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中国文房四宝》2003,(1):62-62
  相似文献   
2.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相信对谁都不陌生。但如果要细数其渊源,则不是每个人都能娓娓道来。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书法和绘画历史,因此,作为书法和绘画工具的“文房四宝”,是文人墨客书斋案头之必备。在“文房四宝”中,又尤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为上上品。  相似文献   
3.
端砚》特刊借助《中国文四宝》杂志这块园地,今天正式刊了。我作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杂志社社兼主编、肇庆市端砚协会名誉长,为地方性刊物《端砚》与国级刊物《中国文房四宝》联手共《端砚》特刊而高兴,并对《砚》特刊的编辑、出版表示热烈贺!  相似文献   
4.
姜涛 《收藏》2007,(8):133-133
砚台的制作和使用,最早出现于商周,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涌现出许多制砚名家。在我国制砚史上,砚雕大师高凤翰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西江大学学报》2006,27(3):18-19
端砚是肇庆市的传统手工制品,并且享誉海内外。最近,“端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进一步推动“端砚制作技艺”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旅游科学研究中心牵头,肇庆学院组成了师生共同参加的课题组,就“端砚制作技艺”进行资料的搜集、采访、整理和研究,并于2006年5月14日召开了由学校和黄岗镇领导、肇庆市端砚界知名人士及课题组成员参加的“‘端砚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座谈会”。现将此次座谈会发言摘要发表,以期引起各方重视,共同为肇庆市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董业子 《教师》2022,(1):117-119
文章探索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中微信平台不同功能模块应用于端砚艺术教学的可能性,尝试分析将微信融入端砚教学活动的最佳结合点与辅助方法,最终生成系统辅助教学模式以实现深层有效学习.文章根据课程不同阶段的特点系统分析新技术教学方式,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分析探索传统工艺新型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传统工艺课程在高校...  相似文献   
7.
8.
张萍  马干 《收藏》2008,(2):126-126
现存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兰亭集序砚”为明代端砚。砚体上刻有人物、山水、诗文,长27.5厘米。其石质细腻坚致,造型古朴典雅,保存较为完好。砚底内凹,阴刻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图1),凡11行,刀法娴熟洗练。砚棱上有划痕和磨损的痕迹。砚的四侧及砚面采用浅浮雕手法刻兰亭故事,有人物40余人,神态各异。并刻亭阁台榭、小桥流水等,毕现古时兰亭自然环境和景物,意境清丽淡雅。  相似文献   
9.
沈云伟  刘爱东 《收藏》2009,(6):116-117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以端砚为名贵,端砚因产于广东端州(今肇庆市)而得名。其石质坚实、细润,发墨不损毫,以出于斧柯山者最佳。端砚有青花、鱼脑冻、蕉叶白、火捺等丰富石品,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尤其是老坑所出端石。  相似文献   
10.
刘勇头 《收藏》2009,(6):108-109
我手头有一方刘墉款端砚,长21厘米,宽13.8厘米,厚3厘米。包浆沉厚,古味盎然,质朴无华。砚质细润如玉,石色灰紫,正面石质有火捺、胭脂晕、青花,焦叶白,这显然是宋代老坑名贵端石特征。宋《端溪砚谱》曰:“火捺,一名熨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