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之谦是一代艺术大家,一生享年虽然只有五十六岁,却在篆刻、书法、绘画、诗文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然而他的理想或者说他的人生目标却并不在此,他的理想是当官从政,光宗耀祖。同治二年(1863年),时年35岁的赵之谦在给魏稼孙替他集拓的《二金蝶堂印谱》写下"稼孙多事"四个篆书大字  相似文献   
2.
清代书画作伪,较之明代,有增无减,到晚清再次掀起高潮,其作伪手段、地区等又有所翻新和拓宽,造成真伪掺杂的混乱局面。对此,《书画说铃》一书有所阐述(不录)。此文只对其辨伪方法要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李烈初 《收藏界》2012,(3):78-82
《海派翘楚谁领风骚——赵之谦、吴让之“海派”考略》一稿,我从起意到脱稿,花了好几年时间。按照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我在脱稿后,仍没停止过寻求佐证。  相似文献   
4.
晚清篆刻家赵之谦从流派兴亡的高度对称雄于印坛的浙派和皖派的消极方面,特别是皖派吴让之的创作模式进行了批判;赵之谦将篆刻文字的取法对象引向古代印章之外的金石文字,形成了“印外求印”的印学理论;赵之谦创作综合了两派创作方法上的精华,达到刀法和篆法的有机结合,创造出静穆稳健的篆刻艺术风格,为晚清文人篆刻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又遇缶庐     
长长的脸,高高的额,稀疏的眉,龙泡的小眼,前凸的厚嘴,短窄的下巴,不高的个子,瘦削的身材……谁能想到,这位其貌不扬的老者,竟然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之后的“海派绘画”领袖,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文人画家。稍微懂一点中国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我所说的是1844年9月12日出生在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的吴昌硕。  相似文献   
6.
7.
李烈初 《收藏界》2012,(1):82-86
近代我国绘画流派中,以上海画家的"海派"时间较早,人数较多,影响较大。说起"海派",一般都以赵之谦(1829-1884年)、吴昌硕(1844-1927年)为开山人物、领军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吴昌硕虽是浙江安吉人,但在上海时间长、活动多、成就大,说他是"海派"大师,当之无愧;至于赵之谦,既非上海"寓公",也没在上海卖过画,似乎与"海派"挂不上钩,搭不上界。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09,(5)
继去年秋拍成功推出"大石斋藏品"专场后,今春工美拍卖又得到了唐云先生家属的鼎力支持,再次以大石斋旧藏呈现给新老藏家。本次推出的大石斋藏品,主要以书画、古籍碑帖和紫砂文玩为主。这些拍品,显示了唐云先生宽阔的收藏视野,使  相似文献   
9.
赵之谦书法初宗二王,后取法颜真卿,得其坚实严谨与浑穆从容。他师从邓石如,博采秦汉瓦当、铜币、权量、魏晋六朝碑铭,融合真、行、草、隶、篆之笔法,创造出一种浑厚朴茂的手札行书艺术风格,并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赵之谦在书法艺术上成功地开创了清末以后碑学书法的先河,这也为当前书法家在碑帖融合创新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陈半丁1876年(清光绪二年)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坎坷。为谋生,十五岁在钱庄学徒中开始接触笔墨,20岁时赴上海,与任伯年、吴昌硕相识,后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花卉、山水、人物、走兽,以写意花卉最知名。除任伯年、吴昌硕外,又师法赵之谦、徐渭、陈淳,吸收明清各家画法而独树一帜。作品笔墨苍润朴拙,色彩鲜丽、沉着,形象简练、概括,讲求诗书画印的相互作用,兼善摹印。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1970年1月29日卒于北京。作品有《卢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