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1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这是一件上海本埠封(图1),正面贴南京上海解放纪念邮票5元共3枚,销上海1949年(戳上用民国纪年"卅八")6月22日12时戳,因收件方搬迁至广州,上海邮局手写批转广州,销广州同年8月20日戳。此封有以下几点特色。一、销票日戳距邮票发行日(1949年5月30日)不足1个月,属早期贴用封。二、所贴最上面1枚票的上边无齿,属变异品。三、上海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2.
刘宁 《集邮博览》2010,(7):58-58
2008年12月25日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实施,标志着阻隔了半个多世纪的两岸通邮正式步入正轨走向常态化。回顾彼此之间的通邮历史,其过程艰难曲折,道路充满荆棘,而作为邮政上使用的一枚枚挂号函件收据,记录了微妙变化中两岸通信以来从间接到直通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同年7月,伪满全面接收东三省邮政,并发行伪"满洲国"邮票,危害我国邮权。从伪"满洲国"成立伊始,日本侵略者即尽全力攫取伪国邮权。据1932年6月17日《申报》报道,日本递信省"特派工务局庶务课长藤原保明充任满洲国邮务司长,同时由邮务、电务、工务经理各局,选派内海二朗等二十余人于十四、五(日)由东京起程赴满,分掌满洲国通信机关要职"。又据《申报》报道,"我政府对日人唆使伪国夺我东北邮权固已早经顾及","所有辽、吉、黑三  相似文献   
4.
我组集灵感始自“文革”结束后的90年代初,当时在单位担任工会主席。一位从废品收购站退休多年的蔡老伯,他儿子原先在江湾机场当兵,上海解放前夕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后,数十年杳无音讯,儿媳也带着孩子流落回了家乡。蔡老伯由此无家无亲地住在单位仓库搭隔一角,工会部门常在寒冬时候给他送去些卫生裤、棉被之类。  相似文献   
5.
何林元 《集邮博览》2009,(10):27-30
台湾与大陆,一湾海水之隔,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同族同根,一脉相承。1949年以来,由于政治原因,海峡两岸通邮遭遇重重困难。六十年间,经过多方持久的努力,大陆与台  相似文献   
6.
杜洪位 《收藏》2007,(3):146-146
1986年岁尾的一天,重庆市台湾工作办公室转给我家一封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达消费的函,告知我们,1948年去台的亲人有了消息,希望我们与之联系,这使我们惊喜不已。尤其是我这个曾台“台属”关系受到诸多牵连的人,  相似文献   
7.
吴斌 《集邮博览》2010,(3):66-67
自1952年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峡两岸间的邮政通信一直处于中断之中。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两岸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贸交流的政策主张。交通部、邮电部、外经贸部和民航总局负责人先后公开发表谈话,表示随时准备和台湾有关方面就两岸通邮、通航、通商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同胞渴望已久的直接通邮实现了。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的《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双方同意开办两岸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邮筒、印刷品、新闻纸、杂志、盲人文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快捷邮件)、邮政汇兑等业务。根据有关资料,在此之前两岸的邮政往来从1988年4月18日起,台湾当局开始采  相似文献   
9.
海峡情结     
半个世纪前的十余封家书,讲述了一位名叫孙阿毛的船员与他妻儿之间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趣味小发明     
正一直在我们杂志上开设专栏、与读者通邮的老朋友Brad最近为我们带来了他儿子所开设的公司的小发明:iMpulse,这个小巧的无线控制器,美观且便于携带,用处嘛,那可是多多呀!My younger son,together with a partner,owns a company headquartered in Los Angeles.The company provides editing services for music and video productions and does some production work of its own on contract.As someone w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