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现代图书馆的网络门户及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图书馆网络门户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以智能信息提交层次模型为基础讨论了图书馆网络门户的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在提出了基于商务智能技术的图书馆网络门户的体系结构后,从图书馆信息知识门户平台上的图书馆信息系统的集成、图书馆网络门户的信息知识资源整合、图书馆网络门户用户接口系统的设计等几个主要方面全面论述了图书馆网络门户的基本构成及其主要内容。作者以数据挖掘技术、智能代理技术在图书馆网络门户用户接口中的应用为倒.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网络门户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其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合并专升本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馆实践,对合并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的思路和方法做了一些探讨。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3.
浙江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浙江现代物流发展的意义,明确了浙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提出了浙江现代物流发展战略及其举措。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末到现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过程进行概略地总结,然后着重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借鉴英特尔(r)未来教育理念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代表性“教育目的”现有三类:“人本位”、“社会本位”、“化本位”,从当代性看,这三类“教育目的”观正从冲突走向整合。“教育目的”的本质是为了人,发展人,生成人。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是在前人对教师培训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采用系统方法和绩效分析方法来设计一个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培训教师整合能力的电子绩效支持系统(ID-EPSS)。文章基于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设计了适合教师培训的ID-EPSS的功能模型,同时对培训模型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和各模块实现的技术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农业组织化的实现形式:家庭农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论述了发展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科学选择,提出地权整合的家庭农场生成途径和制定《家庭农场法》、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现代家庭农场主、转移农民"让"出土地等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德育地位边缘化、德育课程知识化、德育内容泛政治化、德育方式规训化等问题。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三结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将知识积累与价值观养成相结合、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授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并且将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平台上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融合为一体的完整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根据实际积极开拓教学实践体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等具体措施与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9.
作为计划体制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石,单位制度对社会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建构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动员和整合机制。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体育整合模式不断弱化,而社区体育整合模式逐步兴起。  相似文献   
10.
This study explored 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 (FCPs) (i.e., conversation and conformity orientations) and interparental confirmation as predictors of young adults’ confirmation in thei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e., acceptance and challenge). Participants included 181 young adults from intact families. Results revealed conditional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of family conversation and conformity orientations on the degree to which young adults confirmed their romantic partner. More importantly, FCPs and interparental confirmation were predictive of self-to-partner confirmation after controlling for reciprocity of confirmation within the romantic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