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施"订单式培养",并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订单式"教育的核心和目的,把学生培养成现代服务业现在和未来发展急需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院、企业与学生三嬴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概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在鼓励教师技术能力的同时,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育特质;订单培养应在专业基础课完成之后进行,订单中应增加对企业的约束和对学生利益保护的条款;职业伦理课单列,将泛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变成与专业对应的职业伦理学习;专业知识的传授都必须扎实基础并完备体系,使其成为就业的最根本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订单培养"是职业教育未来的一种趋势;根据其特殊的培养要求与教学过程,重组资源,用柔性制造的理念架构起订单流、资源流与信息流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4.
提升区域性就业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就业重心的转移,地方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性就业能力是当务之急。这样,"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关键,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为此,地方高校必须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企业开具订单;二是高校照单培养;三是中介协调培训;四是基地提升能力。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性就业能力,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冉琛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7):132-134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近年已逐步为众多职业院校所接受和采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考验。通过对现行几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剖析,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了“集合式订单”这种针对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围绕其运作方式、动因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构建服务外包“订单班”实务操作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企业急需的人才,加快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规模和速度。提高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订单班”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以保证“订单班”在实际运行中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越来越多元化,选择合适的合作办学模式是众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订单式合作模式与定向式合作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深度合作的两种重要方式,目前学界对于此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少。文章对订单式和定向式两种合作模式在概念、实施模式、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定向式模式风险更低,可操作性更强,校企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在订单式教育模式下输出的专门人才更多的是“单位人”,而缺少作为“自然人”的个体创业者。加强创业教育,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应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准许试点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改善办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结合专业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引入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办创业讲坛、创业竞赛等。  相似文献   
9.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一种典型,是市场经济形势下产业的订单经济向教育界渗透的一种表现.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农村职业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需要农村职业教育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需要“订单式”培训。农村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度构建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建立政府调控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理念。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进和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二要以“订单”主导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三要利用网络教育推进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构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对高职高专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应确立以"应用"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以能力培养为线,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保自身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