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609篇
科学研究   146篇
各国文化   180篇
体育   130篇
综合类   318篇
文化理论   63篇
信息传播   49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侯敏 《华夏文化》2004,(2):36-37
中国书院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代孔墨的讲塾,就是一种区别于“官学”的“私学”。但真正把讲塾推进到书院,还是秦汉以后的事情。两汉后以至隋唐,官学以外,名师大儒都聚徒讲学,传授结业。宋代学者在寺院教育的启发下,将唐代藏书、校书乃至研究学术的书院改造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对中国教育和学术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立珍 《兰台世界》2006,(8X):56-57
“节俭”一词在先秦汉代的文献中就已经时常出现,作名词表示在人们在生活或消费上的克制、约束行为。“节俭”为什么能表示人在生活、消费行为上的克制、节省行为呢?本文旨在对这个词进行一点浅显的考证。  相似文献   
5.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1.作为词。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带宾语,词性为及物动词;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词性为助动词,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在句中充当状语。2.作为语素,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还通“贪”,通“德”。  相似文献   
6.
浅谈先秦“礼”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谈到“礼”时,常有一个莫名的局限,似乎“礼”是专属于懦家的议题,关于“礼”的典籍,也大都放入儒学的范畴内。然而,“札”真是儒家的专属论题吗?还是说,这只是千古以来的错误印象所造成的错觉?本文并无能力去解决这千古以来既定的思维逻辑,只想籍由对“礼”在先秦时期一些变革的探讨,试图探讨一个对于“礼”的新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7.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受到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是孔子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建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哲学的辨证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两点,即整体观和对待观,这两种思维方式对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整体观是推动整个武术发展的基本思维模式,而对待观使得中华武术文化形态体现出鲜明的辩证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8.
清代考据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深入系统的作品并不多见。由于考据学本身所具有的局限,长期以来,或受文字狱成因说的影响,或沿袭学家旧说,造成有些学者对考据学的评价偏低,甚或据此否定整个考据学的价值。那么,考据学的功用和价值到底如何呢?我们不妨  相似文献   
9.
论李白的怀乡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晏婴作为先秦时代的著名贤相之一,协助齐国君主治政长达50余年。晏婴在位始终敢为国为民直谏君主的过失,除有其思想与理论基础外,关键还在于其具有高超的进谏艺术技巧。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就晏婴进的艺术技巧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