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具有时代价值意义的武德资源,对于发挥武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为武术真正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在地方跑两会2008年全国两会是党的十七大后的首次两会,是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两会,也是北京奥运之年的两会。今年两会什么样?其实,此前全国各地两会丰富多彩的报道已唱响了前奏。地方两会是各地方媒体比拼的赛场,也是记者展示自身技艺的舞台。能采访地方两会对个人而言也是难得机遇和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历和财富。地方两会,是新闻的富矿,也是锻炼交流的练习场、竞技场。怎样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锻炼自已,让自己尽快成长成熟?怎样更好地向同事同行学习,增强时政报道、战役性报道的经验?怎样更好地在其中发掘现在和未来的报道资源?成功的地方两会报道对即将打响的全国两会宣传战役可以提供哪些成熟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神奇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新疆库尔勒市居民王德兵家鱼缸里养的一条日本锦鲤,就能够嗑瓜子,但是,鱼究竟是怎样把瓜子吃进去又把皮吐出来的,又是怎样把瓜子仁儿给吃下去的呢?相关专家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兵家和平思想是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兵家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伟大精神成果。和平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古代兵家的战争观;和平既是古代兵家赢得战争的战略,也是兵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本文以辩证的观点,挖掘了古代兵家和平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打着中华传统文化烙印的古代兵家和平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国华 《武当》2007,(8):50-50
一、红伤散(内服方)简述:红伤药为武林伤科之秘方,早在二千多年前,第一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之中就有记载。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经后人不断发展完善,形成少林、武当、峨嵋、蒙古兵家派(鬼火门)等数家红药。蒙古兵家派历来单线相传,唯掌门弟子能有缘窥及。可见,此方之珍贵,外界仅闻而已。  相似文献   
6.
兵家思想在太极拳技击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兵家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力图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能够较充分展示太极拳蕴涵的兵家思想。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提高太极拳的价值作用与对其理论研究等,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遵循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以明清兵家和民间2个群体为比较项,以二者关于武术的研究为比较的共同基础和联系,在兼顾全面的对比过程中着力探析其对武术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旨在的异同。依据明清武术论著统计及作者身份特征,对明清兵家和民间18本武术论著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发现:在研究内容方面,兵家体现出在对民间武术进行整理、对比的基础上,辨出技法之"花套",择选出可服务于练兵与战阵的实用之技;民间则根据自身技之所长或家学渊源,依类别撰述、明晰拳种传承脉络。从研究旨在来看,兵家视武术为工具,民间则视武术为人生,从而表现出"明兵重其用,清民重其理"的特征。但是,回顾历史,也正是两者的互补,才能清晰、理性地去辨识武术自身。  相似文献   
8.
《尉缭子》的著录问题,即杂家、兵家《尉缭》的关系问题,古今学者多有讨论,但是有些观点仍然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今本《尉缭子》即《汉志》著录的兵家三十一篇,并且保存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主要内容。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的挑选与删减,今本由此定型,形成了现今所见的《尉缭子》兵书。而杂家二十九篇的著者或是秦始皇时的国尉缭,继兵家广泛流传后,杂家《尉缭》由是为世人所忽视,或因北宋末年战乱而至其书亡佚。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孙子兵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孙子位居兵学"亚圣"地位,《孙子兵法》实际上被视为兵书之首,传承广泛,影响深远。唐人注解《孙子兵法》达到高峰,注本丰富,有注释,有阐发,多有创见。唐代孙子兵学私学色彩明显,出现家兵学现象,还融合儒家、道家等思想,萌生道兵家流派。  相似文献   
10.
《汉书》卷三○《艺文志》说兵学渊源:"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洪范》八政,八日师。孔子曰为国者‘足食足兵’,‘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明兵之重也。《易》曰‘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用上矣。后世耀金为刃,割革为甲,器械甚备。下及汤武受命,以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司马法》是其遗事也。自春秋至於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张良、韩信都在秦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资质。他们对军事学遗产的熟悉,使得后来有条件对兵学文献进行学术总结,说明当时的社会,有兵学之书得以流行和传播的条件。考察秦世兵书在民间流传的情形,可以说明秦始皇焚书对象的限定,也有益於理解秦人传统和秦代世风,中国文献史乃至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特殊侧面,也可以因此得以明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