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羽的“妙悟”说基本上是被肯定的,有着它积极的意义和合理的因素。围绕这一问题,许多人在其得与失即长处和缺陷的问题上有着不少分歧,其中钱钟书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但也不无误解严羽的理论之处。严羽的诗学思想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是一种有益的纠正,但也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诗化的语文课堂,是遵循审美教育规律,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与景的交融互渗为表现,达到“入境”“妙悟”与“升华”的主体情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文本所蕴含的意境,再以含蓄、感性的诗性语言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引导,使学生在体味课文的诗化语言过程中进入其意境,对隐含在文本里的历史、文化、艺术、生命和情感等因素进行深刻的体验。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儿童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及思想的升华的佳境。一、正确解读和领悟课文的语言美,让语言熠熠生辉语言是课文的基本材料,语言美是教材选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感是人类审美和艺术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机能和表现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存空间日益扩大,人的感觉能力的全面发展,各种艺术相互渗透、融合的势头增强,通感在培养和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1962年,钱锺书先生发表《通感》一文,奠定了通感研究不低的基础和起点。40多年过去了,虽有阐述通感问题的论文陆续出现,但系统论述之专著,尚付阙如。陈育德教授新著《灵心妙悟———艺术通感论》(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把通感理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该书的创新点在…  相似文献   
4.
人类仰观俯察天地山川,鸟兽虫鱼,往往有得。得者,心得也。作者静心观察,感而遂通万物之志,由此引发对人生深入而独到的思索,每有神思妙会,诉诸笔端,形诸文字,便是一篇篇精妙绝佳的美文。本期所选文章,从  相似文献   
5.
在《囚绿记》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解读方式,为学生展示其丰富内涵,可以促进学生妙悟的形成。学生若能在自主阅读、合作互动、深度探究过程中,顺利激活学习思维,不仅能够自然形成学习体验和感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还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体系化的诗论作品。《沧浪诗话》提出了"妙悟""、兴趣""、入神"等一系列美学范畴。严羽将禅宗的顿悟与中国传统意境说相结合,创立"妙悟"说,并将其引入诗歌理论之中,创造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境界。严羽将禅宗的"见性成佛"心体论与中国传统的比兴说相结合,创立"兴趣"说,并将其引入诗歌理论之中,推动中国古典美学在对韵、味、神、趣的追求中走向成熟。严羽将禅宗的"真如佛性"精神本体说与中国传统的老庄易三玄之神妙说相结合,创立"入神"说,以"妙悟"为径,以"兴趣"为法,最终达至诗歌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中国艺术的纲领,常被论者解读为重视主观和客观、重视心物结合,这不符合此一学说的内在义理.文章认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在佛学影响上产生的一个艺术理论命题,它的核心是强调妙悟.  相似文献   
8.
驴鸣打破了雅与俗、谐与庄、贱与贵的界限.经过魏晋高士的演绎,驴鸣文化成为追求自由的主体精神的象征,成为莫逆知音的文化符码,成为禅机妙悟的上佳载体.驴鸣作为大雅之声,有着极深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张正墨 《收藏界》2011,(5):137-137
面对大干世界,芸芸众生,画家欲白成一家,其奥妙所在实指宇宙一切物质的微妙变化,对此微妙变化的悟性,是人们观察事物的高层次、高境界思维,因此,凡超前人妙悟者便可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柳氏民居"丹桂传芳"和"青云接武"两座牌楼下端坐着八尊颇具韵味的教化狮子,民间寓意为百世书香传家的柳氏家族教育子弟的人生8个阶段。仔细观察后妙悟,我们认为这是柳家把儒家伦理思想、礼仪规范、处世哲学和民俗文化等完美融合,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宣扬了家族的家风门望和美好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