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术兴学的办学理念影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啦啦队的开展和发展,校园啦啦操队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增强校园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佛教向现代化的转化,是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杨文会、太虚、印顺等一批佛教居士、法师们的艰苦努力,富有新时代意义亦即具有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人间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航标。传统佛教的这一转换原因固然很多,但晚清政府实行的"庙产兴学"的宗教政策,无疑具有直接的反推作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当时的政教关系及其历史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根据《岭东日报》所登载的信息,探讨黄遵宪晚年在家乡的兴学活动。在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改革教育制度后,黄遵宪以其资历和声望,成立办学组织,号召地方发展新式教育,为粤东地方发展新学教育起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海外安溪籍华侨始终热心于家乡兴学育才,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捐资兴学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倾情献学的楷模,如柯进来、李陆大李尚大昆仲、林梧桐、施金城等,对安溪教育的贡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安溪华侨的捐资兴学为家乡树立热心公益的风范,促进安溪教育的发展旅居新加坡华侨柯进来先生一生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他有句名言:"要健民办医院,欲强国办学校。"柯进来于1931年创办进来  相似文献   
5.
杨德才 《中国德育》2014,(23):68-69
正中山市高级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中山师范学校,是香山先贤秦荣章先生按着孙中山先生意旨"兴学育才""师范宜急办"创办的。2000年改制为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改制后学校奉行的"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在班级建设中,尝试着把过去惯常的文明班评比,改进为"评规范化班级"和"创特色班"并举,虽然这只是形式上的转变,带来的却是学生由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沈敏 《上海教育》2014,(22):74-76
2014年6月26日,包玉刚实验学校迎来了第一届初中毕业典礼。七年前,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以及爱国、爱港、享誉全球的世界船王包玉刚爵士的90华诞,包爵士的长女包陪庆女士在上海出资创办了一所创新型、非营利、国际化的包玉刚实验学校。2011年,位于泰晤士小镇的包校中学部校舍正式落成。今年这些九年级学生中,无论是2007年包校成立时入学的第一届学生,还是中途从世界各地转入包校的学生,他们都是包校创建的亲历者与开拓者。  相似文献   
7.
清末广东兴学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内重外轻之局面。各地的兴学新政按照就地筹款方式筹措经费,其经费来源问题,成为兴学的重要问题。清末广东兴学事业的学费构成十分复杂,并出现了一些变化,捐税逐渐成为其经费的主要来源。筹办学务的过程几乎同时也是捐税涌现的过程,同时捐税的筹措也凸显出了财政税收方面的某些弊端。  相似文献   
8.
李宇 《中国档案》2021,(4):88-89
民国记忆民国时期,有一"翩翩浊世佳公子",他有着多重的"身份",既是一位纨绔子弟,是可以和张学良比肩的东北三大公子之一;也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曾驾驶飞机飞越国境进行侦查,曾任东北军少将航空司令。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毁家兴学,用自己的全部私产,建立了一所私立的公益性大学。他就是冯庸。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0,(8):F0002-F0002
山西省阳城县古称获泽,有着重教兴学的历史传统,是历史上的教育名县。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名人学者、文官武将屡见史册,誉满九州。清朝顺治3年,有10人同时中举人,10人同时中进士,史称“十凤齐鸣”。顺治8年,又有10人同时中举人,史称“十凤重鸣”,曾有“康雍盛时,名列三城;嘉道之世,风高五属”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劝学所为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时期的县级教育行政机构,始建于1906年,1923年被县级教育局替代.其成员之一———劝学员,负有提倡新学、筹集款项之责任.然在清末民初政局动荡的背景下,劝学员的活动时常受到地方旧式学界和政府的阻挠与破坏,这就使得地方新旧学界之间、官绅之间冲突不断,而冲突的产生乃与清末官绅对公共资源的争夺、新旧学界教育理念的差异以及清末的政治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