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蔺颖慧 《收藏界》2011,(1):139-139
2010年11月20日结束的北京翰海2010秋季"中国书画当代专场"拍卖会上,张旭光创作的行草书四尺横幅(1032号),以1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张旭光书法作品拍卖新高。  相似文献   
2.
狂草书势的形成,历来鲜有论述,偶有触及,失之简约。本文运用美学原理,从笔墨技巧、立象见意、表情达性、人格魅力等层面揭示了张旭怀狂草书势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王永贵 《收藏界》2013,(8):85-88
究竟是文人相轻,还是艺术家都是天敌?宋朝的一代宗师米芾,对书坛前辈怀素大师,竟然如此的"大不敬"。米芾在《论草书帖》中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诗歌和书法发展到唐代,不期而至,达到了浪漫主义的化境。提到唐诗人们首先会想到李白,提到狂草人们自然会想起张旭,他们共同奏响了华夏艺术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5.
《桃花溪》等三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蔡襄还是盛唐张旭,至今学术界仍有争议,文章从现存宋人总集以及选本和蔡襄的书法真迹入手,找到几条补充证据,证明《桃花溪》等三首诗确实是蔡襄作品。  相似文献   
6.
摘樱桃     
在我的家乡江苏省赣榆县,有个谢湖樱桃园远近闻名。这天一大早,妈妈从家里骑车带着我去樱桃园,准备让我体验一下亲自采摘樱桃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接手四(6)班英语教学快两个月了,(大)张旭同学的不快乐的学校生活始终困扰着我。四(6)班有两个张旭.按年龄我们把他们分为(大)张旭和(小)张旭,刚开始。老师总是叫错人,可时问一长,他们俩的惊人的差距让老师再也不会混淆,(小)张旭在课堂上聚精会神,积极举手发言,作业按时认真地完成,学习成绩可以说“verygood”,在学校表现令老师非常满意;而(大)张旭呢.作业不写。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老师点名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只是嘴角微微在动,谁也听不见声音。  相似文献   
8.
雅“贼”     
书法家的字都很值钱,正因如此,倘若没有点真交情,纵是方寸墨宝,也很难讨得。不过凡事都怕有心人,历史上一些人却自有办法,将字“偷”来。 唐代的张旭以草书闻名。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有一年,他被任命为苏州常熟尉,主管地方治安。不久,就有一位老头儿递上一纸诉状,要求法官判决。张旭审理后,在状纸上洋洋洒洒,写下了判词,老人拜谢而去。  相似文献   
9.
饶霄云 《教育文汇》2005,(11):50-52
近20余年来的狂草创作展事赛事铺天盖地,然而却鲜见动人心魄的狂草佳作,亦鲜见声名卓著的狂草大家。倘若有一二新锐涌出,亦只领风骚若干年而已。这一生态失调,引起圈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探讨这一问题的症结,我们不妨搁置个中因由,先回眸历史,看看书史上堪称狂草大师之张旭、怀素是怎样酝酿创作情绪,又是怎样地进入状态,以至泼墨挥毫留下不朽篇章的。  相似文献   
10.
张旭 《师道》2008,(9):58-58
新婚与金婚,都是人生的大喜事,但我的新婚和银婚境地和感受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