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裕钊任莲池书院山长期间书法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分析张裕钊主讲莲池书院时的书法风格,进一步探究张裕钊对晚清碑学思想的接受与转化,在此基础上探析其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的形成原因.其次,梳理张裕钊在直隶地区的书法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形成以胡宗照等人为代表的"直隶书家群",包含有张裕钊在直隶地区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其二,通过宫岛咏士对张裕钊书法的传承,分析张裕钊书法风格对日本书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张裕钊“兴学育才”的教育主张、反对科举制度、崇尚“通经致用”的学术文章、倡导学习“西学西艺”等教育思想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张謇师从张裕钊学习古文法始,张裕钊的学识、人品给张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淡薄功名利禄、爱国之心,对张謇的思想形成影响极深,为张謇的务实、进取奠定了思想基础;张謇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发扬了恩师的"讲求时务"的教育思想;张裕钊勤练书法的精神为张謇所学习,尤其是楷书上的指点,使张謇的书法终成大气.  相似文献   
4.
张裕钊为其妻黄孺人书写的墓志铭,留存于世的志铭拓片,一为日本东京善邻书院收藏("前拓"),一为中国湖北鄂州市博物馆收藏("后拓"及志石).该文经考据认为,"前拓"是张于其妻逝世后的光绪元年至七年间撰书,为宫岛咏士带回日本."后拓"则是此铭刻石后由张氏家人补刻黄孺人下葬相关内容而传拓存世.  相似文献   
5.
爱国诗人张裕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张裕钊遗诗及相关诗文的分析,认为张裕钊的爱国诗篇无论从数量上和思想深度方面,都称得上是一位爱国诗人。文中阐明对一个诗人作定性评价,要从社会关系和诗人的思想品质方面去具体评价;并指出张裕钊提出改革旧制、学习西方用科技强国的思想,比康有为提出“维新变法”的思想早二十余年。  相似文献   
6.
该文首次将新发现的张裕钊及族人书法、诗文作品披露于世,并根据“张体”书法、张氏谱牒及有关文史资料进行了研究考证,认定新发现的诗文书法作品系张裕钊及族人真迹。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而且为研究“张学”和鄂州地域文化增补了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周宁 《历史档案》2012,(2):127-130
保定莲池书院始建于1733年(雍正十一年),为直隶省级书院①,其历任山长多为一时之选②。吴汝纶久慕莲池盛名,1889年主动辞官,接替张裕钊出任山长③。吴汝纶在馆期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④,他对莲池一职也十分满意,曾言"此间书院园亭之乐,全省所无,弟以冀州易此,真乃舍  相似文献   
8.
该文将历来对张裕钊书法地位的评判分为三类,即褒张派、贬张派和折衷派,作者建议以诠释张裕钊书法的美学实质为突破口,构建一套全面、立体的评价系统,将张裕钊放在清代乃至中国书法史的坐标上,从文学、经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来模糊锁定(精确锁定为时尚早)张裕钊在清代书法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9.
张裕钊在莲池书院期间,全面、切实地课授实学,拓展莲池书院的教学内容及其视野,引导学生重新关注现实,培养出大批人才。给暮霭沉沉的晚清书院教育带来一股清风。  相似文献   
10.
张裕钊与方宗诚同属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均得桐城家法之真传。二人虽然在性格上有较大的不同,文学观念上也有显然的差异,但并不因此影响他们之间的君子之交。近年来一些研究张裕钊的学者,在关涉二人之交游时每每舛误迭出,现据有关文献,对二人一生的交游情况作一粗略梳理,从中亦可见出先贤交游之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