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门坎文化的勃兴与衰落同基督教文化紧密相关,所以弄清石门坎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融合和分离的原因是思考石门坎文化兴衰的重要前提。本文运用比较文学接受研究和形象学的视野进行考察,通过对它们接触前结构和形象建构的分析,指出各自出发点和内在文化特点为它们融合提供了便利,但也因其根本出发点的差异和文化差异,导致它们难以内在融合,最终在现实历史政治冲荡中分离。  相似文献   
2.
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石门坎,处于乌蒙山深处,是与世隔绝的一片穷土,经济落后,文化缺失,现代教育更处于真空状态。1904年基督教循道公会的传教士柏格理走进大山,踏入蛮荒,在这茅塞未开之所传播宗教,并积极推行现代化教育。柏格理为首的传教士们以其崇高的人品、渊博的学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石门坎苗族创办学校、建立文字等,使这块"荒蛮"之地展露现代文明之光,普遍提高了当地苗族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威宁石门坎现象,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100年前由柏格里引发的苗民短时间内大规模皈依基督的史实,一直是西方宗教界和文化界不衰的研究课题,也是近年来国内人文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石门坎苗族大规模皈依基督,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笔者认为在国家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今天,历史的原因更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石门坎"是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一个边远苗族村寨的地名。上世纪初叶,来自英国循道公会的基督教牧师柏格里进入该地传教,在短短的20年间就奇迹般创造出所谓的"海外天国"和"锡安圣地",世称"石门坎现象"。论文从探讨"石门坎现象"的含义入手,对"石门坎现象"的内容、"石门坎现象"的成因以及"石门坎现象"的衰落等进行探析,指出所谓的"石门坎现象"是一种"时代的产物",是产生并根植于我国黔北山区的一种"区域性的现象",是近代贵州苗族文化发展中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5.
一个"屙屎不生蛆"最贫穷的苗人山区石门坎,居然发展成为"西南最高苗族文化区",然后又昙花一现地消失。文章用主体性话语对此进行分析,认为苗人主体地位和能动性的高低沉浮是这一现象起落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威宁石门坎苗族教育"实系首屈一指",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石门坎因此而被国外基督教报纸誉为"海外天国"。很明显,当时教会在此创办学校、兴办教育,主观上带有明显的文化侵略、同化动机,但在客观事实上却发展了这一地区的苗族教育,并使之成为苗族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民族教育之先河。反思总结这个时期石门坎苗族教育,对我们今天发展苗族教育及其他少数民族教育,具有其正反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门坎平教运动的卓有成效实与其声名远播名实相副,研究细察族群精英的起念与地域生境的现实,同时查考边区平民千字课的来情去意;并认定族群精英在教育共同体的育成中实有殊功异绩,平民千字课的风神意蕴不仅是平民教育体系的基础,而且领有对平民发蒙解惑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石门坎平教运动的卓有成效实与其声名远播名实相副,研究细察族群精英的起念与地域生境的现实,同时查考边区平民千字课的来情去意;并认定族群精英在教育共同体的育成中实有殊功异绩,平民千字课的风神意蕴不仅是平民教育体系的基础,而且领有对平民发蒙解惑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张霜 《教育文化论坛》2011,3(3):101-108
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是个偏僻、边远的苗族小山村,由于基督教的传入,百年间石门坎苗族教育经历了从无学校、无识字人的穷乡僻壤一跃成为贵州乃至世界闻名的"苗族教育圣地",培养了近百名大学生、博士等苗族人才,再到如今成为全县教育最落后地区。本文通过对基督教与本地苗族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影响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在社会变迁中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和社区的文化适应状况及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石门坎苗族文化在短时间内从边缘崛起到繁荣引起众多关注,本文从石门坎的历史叙述着手,探究石门坎文化现象背后的驱动力,发现饱受压迫的苗族的政治诉求以及强烈的族群意识是产生这次苗族文化繁荣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