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8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严 《新闻世界》2006,(1):20-21
7年时间。汪成军像一台高考机器,使用了5个名字。考上了6所高校。一次次向“当官”的梦想冲击。回望来时路。这7年离奇得有些诡异的经历。合情吗?合理吗?合法吗?汪成军已经无暇多顾。只是。这条路已越来越偏离了最初设计的方向……[编按]  相似文献   
2.
齐格 《留学生》2013,(11):45-45
近日,一则关于“《红楼梦》后28回手稿回到祖国”的消息甚嚣尘上。这场活动很快就被证明是一出漏洞百出的大闹剧。一者,新闻发布会展示的根本不是什么手稿,而是手稿持有人张贵林根据原件改写的文稿。再者,关于这部手稿的故事也颇荒诞不经,只要看其目录就足以让人笑掉大牙,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男女性别差异在化层面的处境被突显出来,女性作家得到极大的关注。女性作家将重修学经典作为一种有力的手段,在学作品中,重塑妇女形象,向男权化的道德规范提出挑战。《晚宛,黛丝狄蒙娜》以荒诞艺术形式阐述了女权主义思想,表达了现代女性寻找“自我”的渴望,是反思权中心学经典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4.
《局外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品能够很好的阐释"荒诞"这一主题,离不开作者对作品形式的巧妙构思,本文即从情节架构,人物设置和叙述特点三方面对文本进行阐释,解读作者是如何利用作品的形式更好的展现作品内容和主题。  相似文献   
5.
王燕 《出版广角》2016,(4):86-87
梁鸿的《神圣家族》从以往关注的乡土中国转移到了中国正在变化的城镇,写法也从非虚构的纪实写法转变成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新写法。本文从梁鸿的旧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中所描述的梁庄人群出发,对比了《神圣家族》的城镇人群,通过分析作品中荒诞的人物和故事,窥探了以吴镇为代表的中国县镇的种种变化与变形。  相似文献   
6.
鲁迅最后一本小说集《故事新编》的创作历经13年,分为三个阶段,其间呈现出复杂的情感变化曲线和曲折的写作心路历程,最终形成和发展了其独特的怪诞现实主义风格,表达了鲁迅对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存在与叙述荒诞性的终极感悟。  相似文献   
7.
一般人看来,儿童学,特别是童话中少有沧桑的人生忧患。但在李小海笔下的童话世界中则既充满了浓厚的儿童情趣,又饱蘸着浓郁的忧患沧桑。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丧母后被接进贾府是将其作为陌生人看待的.她不仅不熟悉贾府的环境,亦不认识阖府所有亲眷.凭林黛玉母女同贾府的至亲关系应是府中的常客.故而,对林黛玉详尽介绍人物身份等做法有瞒蔽读者之嫌,不合事体情理.然而又不能对此举轻易作舛误或败笔论,应是大有深意存焉.仔细想来,红楼梦>是社会人生之梦,它是由诸多短梦小梦联缀而成的.对林黛玉进贾府的叙写犹如记述一场小梦,这充分显示出宏著的梦幻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城堡>是卡夫卡的巅峰之作,城堡的象征意义一直是文学界未解的谜.对<城堡>主人公土地测量员K的形象剖析有助于揭开<城堡>的重重迷雾.作为城堡聘来的土地测量员K,为身份和工作与至高无上的城堡产生了冲撞,然而这种冲撞是徒劳的,丝毫也不能撼动城堡的权威,遭到的只是孤独和蔑视.这是一个单独个体对强大而又荒谬的世界的抗争,而冲撞与抗争正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志--这也许是卡夫卡想要说明的.  相似文献   
10.
《毛猿》——“梦”被戳破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工业化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将人置于非自然状态。这种精神的异化,使20世纪西方文学以寻找人的精神归属为基本主题。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奥尼尔的名剧《毛猿》,通过主人公六个“梦”的破灭”,构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集中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可怕的分裂,表现了逐级上升的三重意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