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不少学者都从欧美国家的现实经验角度谈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却很少从中国古代传统中探索文化资源。为此,笔者想对这个议题做一点文献梳理,以期从中得出一些新的启示。智库,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当下的智库从业者在古代通常被称为"智囊",亦称为"谋士""智士""策士""计臣""门客""幕僚""幕友""师爷""权变之士"等,特指富有谋略、专门出谋划策的人。  相似文献   
2.
陈宝琛是清末清流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溥仪的老师。1882年他出主江西乡试,不久诏命为江西提督学政。在江西其问,陈宝琛重视教育、严肃考纪、举拔贤才,对当时江西的士气学风的好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关心时政,敢于直谏,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在清末官宦中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谏议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它以较完善的体制,将谏议活动规范化,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这些规范,大多存于《唐六典》、《唐会要》中。由于唐代诗人大多有谏官经历,其诗歌也涉及唐代谏议制度的规范问题,有些能填补史载之空缺,月给谏纸、谏囊献书、避人焚草等即是如此。它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唐代谏官的参政议政活动,而且还为完整认识唐代谏议制度提供了直观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五代十国时期谏官的设置基本承袭唐制,各政权在戎马倥偬之际,仍能维持着比较完整的谏官建置。在谏官的选任迁转上,重视候选人的品德和从政经历。当时对谏官言事比较优容,并让其管理匦函之事。这都有助于谏官行施职权。谏官的职责主要是对君主进行谏诤,另有许多职外差遣。  相似文献   
5.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他们通过对儒家道德标准规范的阐释来约束君主言行。谏官古已有之,然而唐以前的各个朝代,谏官往往废置不定,难成系统,直至唐代,谏官体系才发展到成熟、完善的阶段。其成熟的标志,当是以拾遗为代表的低品谏官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谏官和御史,在古代又被称为言官,用白话讲。就是说话的官。这种官,没有别的职责,就是要说话。民国时上海有白相人,白相,上海话就是玩的意思,白相人,就是靠玩来混饭的人。说话官,白相人,正好是一个对子,跟如夫人对同进士类似。只是,言官之言,在古代是相当正经的事情,关系朝廷兴衰,吏治清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提批评和建设性意见,有益于国计民生。而白相人的白相,则多少有点下道,拼缝勾兑有之,坑蒙拐骗亦有之。两者放在一起,委实是有点对不起言官大人。  相似文献   
7.
唐德宗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阳城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立刻引起了朝中很多大臣的不安,因为这个阳城虽然素未谋过面,但他仁义刚正的品格却是声名远播,来了这样一个疾恶如仇的人当谏官,恐怕谁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他们实在  相似文献   
8.
在中法战争期间,名谏官张佩纶曾被清政府派赴会办福建海疆事宜。战后,张佩纶因误荐徐延旭和马江战败而受到严惩。这件事,后来被一些人渲染成慈禧太后“瓦解清流”的阴谋。如黄浚在《花随人圣庵摭忆》一书称:“盖光绪初年之四谏,及清流,议论风生,封事劘切,久为西朝所不满。……陈弢庵以内阁学士,拜会办南洋军务之命,亦宫中强委以兵事,欲入以罪,会陈丁艰归,其后卒以荐徐延旭、唐炯案降五级。张绳庵则最不幸,以书生典兵,甲申马江之败,身名俱裂矣。  相似文献   
9.
历代王朝统治者在防腐和反贪制度建设中,除重视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建设外,也十分重视包括谏官制度、考试与选官制度、官规与考课制度、官吏互纠制度、回避制度等在内的各有关专门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对历代的政治清明、道德体系建设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单梳理了监察制度从秦汉到唐的发展过程,指出,唐朝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成熟和完备的标志,通过对御史纠察制度和谏官言谏制度运作过程的剖析,以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