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2003-2004赛季NBA总决赛底特律活塞队与洛杉矶湖人队五场比赛技术统计资料为依据结合双方临场表现进行对比与研究,分析活塞队夺冠、湖人队失利原因;总决赛之后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值得我们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过程探析--以龙感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湖中心钻孔沉积物中硅藻组合和总磷变化记录了近百年来龙感湖富营养化过程.通过对沉积物中漫地花粉与入湖营养盐关系以及磁化率的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漫地破坏和土壤侵蚀是龙感湖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同时指出,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导致了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应重视湖泊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国际湖泊科学研究的前沿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我国湖泊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探讨了我国湖泊科学创新跨越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六大湿地之一,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流域面积约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7%。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基础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期间,是江西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决定着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和结果。必须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构建了湖泊型旅游地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湖泊型旅游地开发评价因子的特性,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数值型因子,一类是模糊型因子,分别对其进行评价,进而提出一种具有兼容性的湖泊旅游地开发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此模型对环巢湖旅游地开发条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得出环巢湖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是7.626,总体上属国家级旅游地,并对定量评价结论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安徽省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景区、景点的240名游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休闲体育活动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开发休闲体育旅游契合现代社会人们利用余暇时间的倾向;休闲体育旅游应该成为旅游景区未来发展的题中之义;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情况符合休闲娱乐项目分类标准。据此提出了安徽体育旅游项目发展的思路、措施和建议,安徽高校要加强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吕方  杜婷  杨俊  席建超  李雪铭 《资源科学》2014,36(4):848-855
湖泊水域的动态变化对湖泊水资源开发、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洪涝灾害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南四湖自然水域面积变化剧烈,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山东省南四湖多时序遥感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选取湖泊水域变化幅度、湖泊分形维数变化指数、湖泊变化强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因子,对南四湖30年的自然水域面积变化和形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南四湖自然水域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特点;最后对引起自然水域面积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四湖自然水域30年间面积共减小529.02km2,减少了44.45%,年平均减小量为17.63km2;②研究时段内,景观分形维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1982-1992年自然水域景观分形维数呈下降趋势,而1992-2002年,2002-2012年景观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说明在研究时段内1982-1992年人类活动对南四湖自然水域的影响相对于1992-2012年较大;③总体上,自然水域变化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河流在2002-2012年,1992-2002年两个时段变化强度数为整正数,水域减小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④研究时段内南四湖自然水域主要转换为农用地,其次为建设用地,说明人类活动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自然水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AERONET太湖站2005年9月—2010年9月的太阳分光光度计实测数据,分析太湖上空单次散射反照率(SSA)随时间变化特征以及频率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SSA的月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月的0.95±0.03和12月的0.87±0.03. 季节均值的最大值为夏季的0.94±0.03,最小值为冬季的0.88±0.04;SSA的年均值为0.90. 从频率分布来看,SSA的最高频率分布区间为0.9~0.92. 分析表明,太湖上空存在中度吸收型的气溶胶.  相似文献   
9.
神经网络作为相对理想的可以业务化运行的水色遥感建模方法,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巨量的数据集;而实测数据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利用水体辐射传输软件Hydrolight模拟数据集.利用数值统计方法对太湖7期野外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利用Hydrolight模拟太湖遥感反射率时,需要输入的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比吸收系数、比散射系数等参数;利用这些参数模拟遥感反射比,并与实测光谱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相关性普遍在0.95以上,证明确定的太湖区域化参数符合模拟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藏可能曾存在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古大湖”,当古大湖的湖水流失时,地壳会因为载荷减少而产生形变,造成岩石层的回弹和倾斜,考察因此而产生的湖相沉积物间不整合角能为古大湖的研究提供新的佐证。本文通过简化的力学模型计算证明,湖水减少引起的湖底倾斜量微不足道、难以观测,总的变形量也不大,仅数十米,但这种抬升速率可能极其迅速,其环境、气候、地貌等方面的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