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扬州市图书馆为例,对历史文化名城图书馆,开展历史文化特色讲座的意义、内涵及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未注册商标和注册商标均是商品的识别标志,其差别仅仅在于未注册商标未经核准注册,如以此阻却了未注册商标的商标权,有悖于商标保护中的公平原则,针对我国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现状,拟从未注册商标的范畴、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依据入手,论述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这对完善我国商标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郊型宗教名山的旅游转型——以木兰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需求不断变化,单一的旅游功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升级已成为旅游业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城郊型宗教名山存在的旅游问题,探寻此类旅游目的地的升级转型模式,提出了城郊型宗教观光旅游目的地向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转型的方向和具体途径.在此基础上,以木兰山为具体案例,给出木兰山旅游的转型方向、模式、方法,期望为城郊型宗教名山的旅游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淡化行为是一种现代商标侵权。为满足驰名商标发展的内在要求,顺应国际潮流,我国应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借鉴各国商标反淡化立法的成功经验,建立比较完善的商标反淡化法律制度,对淡化行为依法打击,从根本上遏制和消灭商标淡化行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企业纷纷对原有标志图形进行更换。换标是品牌发展与市场竞争的产物,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除了维持其产品、服务上的竞争优势与特色外,适时对标志进行创新和改良,使其更具国际风范与时代特色也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试图为企业今后实施相关战略时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用品商标这一无形资产在体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体育用品驰名商标的保护成为当前世界知识产权领域及其司法实践过程中极其敏感和严肃而且必须加以关注的法律问题。运用综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指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必须建立完善驰名商标的专用权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商标立法从建国到现在,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当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法律到多层次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国际条约综合调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现实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商标立法之路。尤其是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前后,为适应WTO的相关要求,我国参照国际标准修改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TRIPS协议起到了重要的标准作用,使新的《商标法》拓宽了其保护范围、加强了对商标注册的规定、并且进一步强化了力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组合特征的在线商标图像检索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颜色直方图匹配、二维傅立叶形状描述子,及二维傅立叶变换形状描述方法与Zemike矩相结合的组合形状描述子,从粗到细、多层次提取商标图像形状特征,用欧氏距离度量形状相似性。用标准MPEG-7的CE2B图像库和1000多张商标图像库进行检索实验,并与现有方法进行比较,表现出其较好的检索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最新发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商标法律法规。对驰名商标从过去主动认定方式修改为被动认定的新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深和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商标平行进口已经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在国际公约没有作出统一规定、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商标平行进口行为的合法与否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我国对商标平行进口的模糊态度,既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将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对各方利益作出衡量后,结合相关法律,尽快对平行进口是否具有合法性问题做出应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