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业",作为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价值内涵不只在谋生和职业本身,它也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追求和反映。"从心所欲"的敬业,要注重对职业价值的深刻认知与意义解析,提升对职业价值的情感融合与健康导向;同时,敬业还要注重"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的职业精神的培育与践行,以"真善美"之道,构筑人们敬畏人生、敬畏事业、敬畏规范的自由意志和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2.
《江苏教育》2011,(7):127-127
我的教育追求:在学校践行“诗性教育”。诗性是美好的、智慧的,又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它的本质与核心是:灵动的创造、创新性。“诗性”是充满想象力的,不以常规陋习阻碍思维。一般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诗性的人,应该是人格健全、和谐发展、创造力旺盛、精神世界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3.
曾凡志 《中国钓鱼》2012,(10):93-93
老朽已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之年,然所欲而不能从心。平生两大业余爱好——写古诗、钓小鱼。此乃从15岁开始,到现在已坚持55个年头。几十年来,诗是越写越多,鱼是越钓越少,不是老朽无能,而是生态被严重破坏,钓野生鱼的去处已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4.
正一、什么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追寻表述最为生动最为深刻的是庄子,他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1]描绘了芒忽恣纵的心态,奔放不羁的性格.以及自由自在的精神生活。最能体现庄子向往精神自由的一个词就是——"游"。"游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高三学生既能充分地“吾手写吾心”,抒真情实感,展真实才华,又能使自己的文章合乎高考要求,达到一定程度的中规中矩而稳拿高分,是每一位高三指导教师所思考的问题。我在高三教学实践中大致把考场作文规范训练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孔子把“从心所欲,不踰矩”作为人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即内在的“仁”。“不踰矩”即外在的“礼”。文章论述了“仁”与“礼”之间内转与外推的关系,其内在的“仁”与外在的“礼”是可互相建构,互相转换的。“仁”的实现要“礼”的约束,外在的“礼”在一定的时间后会内化为“仁”,这是一个循环圈,由“仁”外推为“礼”,由“礼”内化为“仁”,循环往复,完成其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职素质教育广为开展却收效甚微。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落实贯彻素质教育,化繁就简,实现其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目的呢?孔子关于“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修身理论为素质教育的探讨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值得借鉴。素质教育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者是统一的。高职院校借鉴“从心所欲不逾矩”开展素质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中应努力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好课的境界     
一堂好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就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第一重佳境,关键是一个"在"字。我"在不在"课上,这很重要。此处的"在",大概涉及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身在";第二个层次是"意在",是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中;第三个层次是"思在",笛卡尔有言"我思故我在",课能上出自己的思考、上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王世襄 《收藏》2010,(4):106-115
自古至今,我国的起居方式可分为席地坐和垂足坐两大时期。席地坐包括跪坐,都以席和床为起居中心,大约从商、周到汉、魏,没有太大的变化,所用家具都比较低矮。从西晋时起,跪坐的礼节观念渐渐淡薄,箕踞、趺坐或斜坐,从心所欲;随之而兴的是放在床上可供傍倚或后靠的凭几和隐囊等。至南北朝,垂足坐渐见流行,高形坐具,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常把每周一称作"黑色星期一",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相对于双休日两天吃、玩都很自由,周一上班后的生活自然便是"黑色"了。是的,上班有上班的规则,须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还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如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也得遵守,自然感受到的是不自由。于是,同事之间会诉说自己的"不自由"。其实,自由与否还真不是绝对的。有哲人说:"当一个人诉说着自己不自由的时候,他是自由的,因为一个真正不自由的人,他是连不自由也无法言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