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一县官,贪污掠财,无恶不作。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在衙门前贴上一联:“一对烛,亮亮堂堂,普照前后左右。”以征下联。老百姓早就对弛恨之入骨,有人便应了下联:“两盏灯,黑黑暗暗,无分南北东西。”气得这个贪官两眼发黑。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对联题在中考试卷中频繁出现,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对联考查题除了传统的模拟上联;仿写、对出下联的形式外,很有可能会在命题形式上有所创新。对联考查题会有哪些创新形式呢?我们用创新训练的方式作些预测。  相似文献   
3.
李言 《课外阅读》2006,(5):38-38
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4.
葛卫增 《收藏》2007,(12):104-104
笔者师友张亚伟先生珍藏着一副何绍基书法对联,是联纸本,纵105厘米,横25厘米。上联为“倚松野叟清如鹤”;下联为“偷果溪童捷似猿”。上联左侧有“杏农二兄属”小字;下联右侧落款为“子贞何绍基”,钤朱文印“何绍基印”,白文印“子贞”。  相似文献   
5.
陈祖坤 《收藏》2009,(12):101-101
金甡(shen)行书楹联一对,木质。每幅纵174厘米,横28厘米,厚3厘米。上下联分别为“文章珠璧联霄汉”和“事业夔龙重庙堂”。另上联题“书为杨老先生清鉴”,钤印“维庆光堂”;下联落款“弟金甡”钤印“金甡雨叔”“海住图书章”。三方印之印文均为阴刻篆书,余系行书阴文。书刻流畅,字体苍劲有力,内容对仗工整,排布井然。  相似文献   
6.
王延群 《健身科学》2009,(10):31-31
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以后,惹得街坊嘲笑,说这个酸秀才穷到这个地步还要自得其乐!不料这个秀才走出门来,对大家说:“这副对联你们看清楚了没有?”大家凑近一看,原来上下联最后一字的下面还各有一字,只是故意用红笔写的,在红纸上不容易看清楚。那副对联全文是:“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  相似文献   
7.
添字联拾趣     
李春碧 《高中生》2013,(6):58-58
所谓添字联,是指在原对联的前面或后面增添字词形成的一种变体联。这种变体联在内容和意境上与原联有极大反差,颇具意趣,使人读后忍俊不禁。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年轻时曾撰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人指点,在上下联前面各添两个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相似文献   
8.
对偶趣话     
有这么一个幽默小故事:纪晓岚小时候在私塾念书。他养了一只麻雀,上学带着放在墙洞里。姓石的先生知道后,担心养鸟会妨碍他学习,就将麻雀打死,封住墙洞,并题上联于洞旁:“细羽家禽砖后死。”年幼的纪晓岚见此情景知道是老师所为,对麻雀被打死非常伤心,于是在上联旁边续题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先生见后非常气愤,举起戒尺便要打他。他申辩道:“学生是按先生所教属对,你为何打我?”先生细想,下联字面虽是骂我。但从别解来看,词性与上联对得倒也十分妥贴,无话可说,便慢慢地收回了戒尺。  相似文献   
9.
趣联征对     
(一)一岁两春双五月(征下联) 说明:2009年农历己丑年有两个“立春”节气,分别在正月初十日及十二月二十一日,此谓“一岁两春”;2009年农历闰五月,此谓“双五月”。联中有“一、两、双、五”等词,联语意思清楚。要求下联也要有此特点。  相似文献   
10.
岩梦 《语文新圃》2009,(1):9-10
清初较早在满人丛中站稳脚跟的张英、张廷玉父子的民族气节自然不值一提,但其为学为人的深婉敦厚实为古今独至。寓居嘉兴时,我在建国路北丽桥堍的夜市上淘到一副不知名的书家写的对子,对子的作者便是张英。上下联分别是:“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其时我正为生计故,在三四所学校兼课,整天忙于备课上课,“如何百年内,不见一闲人”的痛楚正身历着,所以特别欢喜这副对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