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36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绰是东晋的重要文学家,发表了一些文论见解,它们是:触物兴情,注重文学作品外在的直观美、声音美、风格应浅净,诗、赋、颂抒发感情,艺术具有动感人心的效果, 孙绰上述文论见解既有与他人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特色,丰富了东晋文论,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2.
七彩融于一白,阳光其实是有七种颜色的,但合在一起成了最为纯净的白色。这句话用来形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人和诗再恰当不过了。东晋儒道玄三学大行其道,不同学派可谓并驾齐驱,这三学对陶渊明人生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3.
前人渭江淹诗善于拟古,缺乏独创,其实江淹拟古诗具有包融众家之长、通达古今之变和矫正时弊的进步意义,表现出宽广的艺术视野。江淹的散文在南朝文章中可谓独树一帜。其抒情小赋也写得意味深长,而《恨赋》、《别赋》两篇,哀婉凄绝,尤为历代所传诵。  相似文献   
4.
鲍照,在南朝刘宋时并不被人看重,令人对他的评价仍不足。其实,他是南朝文坛巨子。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贡献以诗歌为主,骈文和辞赋也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5.
司马睿幕府继承了司马越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变异,南士与北士之间的比例,南士、北士各自的内部构成,以及军咨祭酒一职的地位,都较前府有很大的不同。睿府佐吏的地理分布与东晋初年高层政要的地理分布,有相合的部分,也有歧异的部分,其后隐伏的历史机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 ,统治者编安江左 ,在政治上鲜有建树 ,但却都对文学表现出了特殊的偏爱。各朝君主有的大力提倡 ,奖掖文学创作 ,有的身体力行 ,亲自从事创作及批评活动。其中 ,尤以梁朝萧氏家族的成员表现得最为突出 ,据史载 ,梁武帝萧衍在南齐时就与沈约、谢月兆、王融等同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的文学之士 ,是著名的“竟陵八友”之一 ,名动一时。建立梁朝以后 ,仍乐之不疲 ,“躬制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诸文百二十卷 ,”(1 ) 而且“旁求儒雅 ,诏采异人 ,”“每所御幸 ,辄命群臣赋诗 ,其文善者 ,赐以金帛 ,诣阙庭而献赋颂…  相似文献   
7.
钟志强 《兰台世界》2016,(7):101-103
咏物诗自南朝大量出现是渊源有自的,全方位地考察影响咏物诗创作的因素就显得很有必要。其中,地理文化因素对咏物诗人创作思想的影响亟待厘清。现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等方面入手分析,以期求得影响南朝咏物诗创作的地理文化因素的"同情之理解"。  相似文献   
8.
加官在南北朝时期是官僚系统的普遍现象,侍中与散骑常侍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的加官,官员一般在得此加官号后便长期拥有;《三国志》所载曹操“已定汉中”之汉中,并非“汉南”,因为从时间与语句逻辑上分析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
宫女 ,又通称宫人 ,按其职责和地位大致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在宫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务的人 ,其地位较高授予官职者被称为女官 ;另一类是在宫中服劳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织婢等。三国两晋南朝时期的宫女 ,带有战乱割据时期的特点 ,而其民族成份还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0.
用器物类意象表达诗人的婚恋情感,是南朝乐府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以诗言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及比兴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源远流长.本文即选择“香炉”、“团扇”等器物类意象进行研究,剖析南朝乐府诗中的婚恋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