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2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教育   15044篇
科学研究   3879篇
各国文化   583篇
体育   1322篇
综合类   576篇
文化理论   402篇
信息传播   384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81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577篇
  2014年   1892篇
  2013年   1796篇
  2012年   2149篇
  2011年   2643篇
  2010年   2394篇
  2009年   2151篇
  2008年   2915篇
  2007年   2034篇
  2006年   1336篇
  2005年   1190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
是或不是D2     
  相似文献   
3.
不能简单地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理解为不是决定性就是非决定性的。实际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生作用的过程是复杂的,具有可变性、层次性和相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追思自然——论环境美学的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美学是当代美学的一个理论热点。它诞生的根源是以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理念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追思其核心范畴——“自然”,我们看到“自然”原本有三重含义:对象性“自然”、感受性“自然”和源初性“自然”。源初性“自然”本身即是一个审美境界。此境界的呈现,意味着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同时得以彻底消解。据此,我们便可获得解决自然环境恶化及相关问题的启示和途径。源初性“自然”是环境美学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信息的获得在方法与途径上不再具有唯一性,而是空间多维性了。体育课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体育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练习方法、效果及行为表现等,进行简单的口头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师的口头评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或学习的动作、完成的练习是否符合教学要求,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指点和激励。本就口头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春月 《吉林教育》2006,(11):46-46
计算机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已涉足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的学习成为一种更新最快、须终身学习的内容。在学校这个教育的主要场所,计算机的学习早已成为一门必修课。那么在当今这个人性化回归的现代社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计算机教学中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或已经体现了人性化思想呢?  相似文献   
7.
慨叹生命的短暂,忧叹岁月的流逝,这是哲人骚客常有的情怀。庄子生死齐一可谓达观,但仍有“人生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的感慨。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孔子,也曾对时光的流逝不返有过深沉的叹惋:“子在川上日: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也感叹道:“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流光如水、人生苦短的怅惘是人类生命意识觉醒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程瑛  黄泓 《青年教师》2004,(7):51-52
也许你登过长城游过故宫,看过黄山松庐山雾,但你是否静听过一出昆曲、一阕古琴:包括这两种凝聚中华化特质的古老艺术在内,意大利西西里傀儡戏、格鲁吉亚复调唱法、哥伦比亚的巴兰基亚狂欢节、中非阿卡人的口语传统……已经有46种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登上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叶振群 《上海集邮》2004,(6):i001-i001
1959年,埃及计划在尼罗河上兴建阿斯旺水坝,水坝蓄水后将淹没处于该地的菲莱神庙、阿布辛拜勒神庙等著名古迹;后在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组织下,经过十几个国家数年合作,成功迁移保护了这些古迹。此事启示人们,古代建造的出色建筑物和罕见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应该将它们当作文化和自然的遗产,通过全世界的努力妥加保护、传承后代,这就是“世界遗产”概念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吴平 《华夏文化》2004,(3):28-29
藏传佛教及其寺庙垄断了藏族地区的文化知识,作为藏区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藏传佛教及其寺庙凭借青藏高原雄奇壮美的人文地理环境,创造了民族风格鲜明、灿烂辉煌的藏传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