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肖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107-110
作为传教士的傅兰雅,有着与其他传教士与众不同的在华经历,在对近代中国的西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方面影响深远,近年来,这一领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英国学者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期刊,文章分析了《格致汇编》创刊和几次停刊的缘由。从中可以看出,在清末创办科学期刊的艰难和傅兰雅对中国科技知识传播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它的成立、发展、图书翻译出版情况,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80年撰写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魏允恭1905年撰写的《江南制造局记》、翻译馆馆员陈洙等撰写的《新编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等书中多有介绍。学者利用各种档案文献也多有研究,发表了不少研究成  相似文献   
4.
5.
蔡燕 《兰台世界》2015,(3):130-131
翻译是洋务运动时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在洋务运动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洋务运动中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影响,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傅兰雅一生致力于西学教育和传播,本文探析了他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推广格致"、"广布西学于中国"是他教育思想的立足点和中心内容。他通过创办学校,构设了近代教育制度;通过编辑教科书、出版科技期刊来推广西学;通过引进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丰富了近代中国的办学模式。傅兰雅对中国自古以来狭隘的封建教育体制所作的改革尝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傅兰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传播大师。英格兰人,1839年8月6日出生于一个传教士家庭。受父亲的影响,傅兰雅从少年时代就对中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阅读了大量的有关中国的书籍,并常和同学们谈论自己心目中的、神秘的东方中国。为此,甚至被同学们称为“傅亲中”(Chin-chongFy-ung)。1861年3月,毕业于伦敦海伯雷师范学院的年仅22岁的傅兰雅受英国圣公会派遣,远渡重洋到香港任圣保罗书院校长,开始了他在中国长达34年的生活。为提高自己的中文程度,学习北京话,1863年,傅兰雅辞去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如何让中国人清楚地认识西学所要传达的意涵,选择合适的中文译名显得尤为关键,以益智书会为代表,他们组团涉足这一领域,持续30余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他们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宗教等门类均有涉及,希望通过译名统一为学校提供标准化的教科书。但无奈译名统一的难度和传教士内部对于译名问题的分歧,使益智书会的工作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9.
王明芬 《兰台世界》2015,(9):122-123
傅兰雅是有意识地、系统地从事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人,也是翻译西方著作最多的西方人。傅兰雅所翻译的数学书籍,对推动近代中国数学教育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蔡燕 《兰台世界》2015,(7):130-131
翻译是洋务运动时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在洋务运动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洋务运动中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影响,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