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建勋与冯道作为五代时期南北仕宦文人的代表,其应对乱世的不同态度典型地体现了仕宦文人对传统儒学的理解与运用。把握这一点,对认识儒学在唐宋之际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冯道是一位古今举世无双的奇特人物,他在朝代频繁更替的晚唐五代时期,先后任过四个朝廷的宰相,侍奉过十位老少皇帝,史学家对他褒贬不一,沿着他的人生轨迹做一番探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代时期,后唐宰相冯道在中原地区第一次利用雕版印刷术刻印儒学《九经》,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利用雕版印刷术大规模出版印刷儒学经典著作的新纪元,对我国经典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冯道是五代人,为相数十年,敢于进谏,依法为民行政,勇当大任,印刷经典,保存文化,重视个人学习和修身,节俭慈悲,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可谓人格纯洁,业绩卓著。其业绩直接推动了北宋初期社会的全面繁荣,从根本上扭转了唐朝后期的浮薄官风,有利于后世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很多史家忽视其思想和业绩,仅从冯道身仕五代的表面现象就对冯道进行否定和批判,这是有欠公允的。  相似文献   
5.
五代十国之际,冯道历五朝事十一主,传统史家以“忠臣不效二主”和“华夷之辨”为圭臬,忽视其时代特征,斥责冯道“私德圆满”、“大节缺失”,这一评价有失客观公允。  相似文献   
6.
冯少波 《寻根》2014,(4):8-14
<正>君子小人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余英时先生在《儒家的君子理想》中称:君子小人"为其枢纽的观念","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在儒家观念里,有德之人被称为君子,无德之人则为小人,修德的最高理想就是成为君子。君子小人作为一对道德概念,在人类历史上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7.
替冯道辩护     
凭史实驳薛居正、欧阳修、司马光等说冯道不忠不廉的指责;为“忠”正义,为冯道辩诬。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元老谭延闿(1880-1930),系清末湖南立宪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辛亥革命后曾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及湘军总司令,1928年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至10月转任行政院长(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1929年,时任行政院长的谭延闿50寿诞之时,一个叫张冥飞的湖南人写了一篇讽刺谭延闿的祝寿文。文中曰:"茶陵谭氏,五十其年。喝绍兴酒,打太极拳。写几笔严嵩之字,做一生冯道之官;用人惟其才,老五之妻舅吕(指谭的秘  相似文献   
9.
冯道的人生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道的人生之道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有机结合,儒家的入世济民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主干,佛教和道教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基础。佛教的禅定训练、随缘渡众的主张令冯道身心健康、智慧出众、以救民为己任。道教的乐观通达和圆融使冯道对人生世事持乐观的态度,以高超的应世技巧,与时变化,保身救民。正是依靠人生之道的支持,冯道才能在乱世长为将相,既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又能以各种方式救济民众,保存化。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冯道传(节录) 冯道。于后唐、后晋任宰相。栋梁之材也。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白道始也。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