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0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华西都市报作为西部最大的都市报媒体,快速反应,调整报道内容,做出整体策划,部署记者采访,并随着灾情发展和政府救援行动的展开,及时跟进策划,选择报道重点。同时敏锐反馈读者信息,配合政府稳定社会秩序,澄清虚假传言,普及地震自救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策划各项赈灾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来探求中国高发行量的报纸是如何报道5·12汶川大地震的。之所以选定地震后的第二天5月13日来进行此项研究,是因为在事件的最初,能看到更本能的反应。根据报纸发行量排行榜(世界报业协会第60届年会,2007),在进入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行列的中国境内报纸中选出20家报纸的头版来做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从1998年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并且在华西都市报付诸实践后,一时间全国主要的都市类报纸都将主流化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理论研究界也对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现在将有关都市类报主流化研究的观点进行梳理,以更好地进行相关研究,进而更好地推动都市类报纸的主流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灾难性事件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要性、接近性、人情味等。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图片的选择与使用体现着一份报纸的风格与办报理念,醒目地传递出该报的采编策划能力、议程设置倾向、媒介伦理把握及审美趣味和人文关怀的深度。本文从新闻图片入手,分析报纸对今年汶川大地震的新闻图片报道。选取地震后的第一周(2008年5月15日~19日)这一特定时间段,以《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和《南方都市报》的相关地震新闻图片为样本,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图片报道的悲剧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向主流媒体转型"难达预期 上世纪90年代,都市报由于贴近百姓生活迅速成长起来,但这种一哄而起的繁荣,也给都市报的健康发展带来某种负面影响,虚假报道、内容低俗成为难以回避的顽疾.  相似文献   
6.
品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源于企业的产品经营.品牌建设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近年我国的媒介对品牌建设投入了很高的热情,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媒介品牌,<新京报>、<华西都市报>、<新周刊>等在各自的读者群中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竞争促进了媒体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促进媒体走出旧报人的思想藩篱,把自己放在市场大潮中,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特稿,以什么打动人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稿,是近些年来在新闻写作中兴起的一种新文体,已上升为一个重要的新闻写作门类。从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最初设立的“特稿写作奖”,特稿在国际新闻界的出现和发展还不足三十年。而在国内特稿这种文体的兴起和发展也只有十年。《中国青年报》1995年1月份推出的《冰点》特稿专栏;  相似文献   
8.
王勇 《新闻界》2006,(3):26-27
一、传媒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近年来,随着我国传媒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媒体对人才资源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传媒人才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传媒人才“跳槽”现象愈演愈烈。如,2001年《京华时报》在北京创刊,从中央级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到北京市场的《北京青年报》《北京晨  相似文献   
9.
报刊发行策划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 《中国编辑》2006,(3):36-39
在国内报刊界,采编和发行两个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一旦发行出了问题,采编部说发行部没做好,而发行部埋怨采编质量差,相互指责。采编和发行的关系,《华西都市报》曾经做了这样的比喻,“编辑记者编织出美丽的花篮,发行员投递美丽和新鲜!”即使是美丽的花篮,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鲜花就会蔫了。国内有的报纸新闻策划做得不错,但由于忽略发行策划,贻误了战机,使得报纸经营长期难以翻身。因而,要积极营造采编和发行之间“互信、互助、互通”的氛围,使双方在观念上相互认同,在发行问题上达成一致,才能共同开创发行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1995年元旦出现的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为其开端,随后都市报的热潮便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并在1999年前后达到高峰。不可否认,都市报的出现与整个90年代浩浩荡荡的都市化进程紧密相连,都市化所带来的另一个结果便是对我国大众文化的影响。都市化进程之于都市报、都市化进程之于大众文化、广告之于都市报、广告之于大众文化,从这些复杂的关系中,笔者以商业广告作为文章的切入点,试图寻找出一条文化的脉络,从而窥看广告在我国都市报发展过程中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