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2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赵辉 《吉林教育》2009,(7):85-85
观摩课也好,研讨课也罢,听过很多这样的课,笔者内心产生了更多的无奈!因为不争的事实是:为讲出课的轰动效应,为秀出授课人的名师地位,授课人对课进行过多的语言包装、问题包装、手段包装,由于事先多次试讲,课被打造的痕迹十分明显,原本灵动的教学流程被掌控得死板僵硬,本该充满变数和未知的探究活动被钳制得波澜不惊。面对孩子们那一颗颗纯真的心灵,注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呼唤公开课要去伪存真,要追求原汁原味,要回归“原生态”。那么,如何回归“原生态”呢?  相似文献   
2.
我所在的企业创办了一份厂刊《仙都旋律》,有一批固定通讯员,他们分布在各个车间、各个业务市场,因为在一线工作,所写的稿件很真实,很新鲜,可以说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稿子。但由于受到写作知识有限的制约,难免稿件写得不够专业,而且。对这些稿件的编辑,我也很是头疼。  相似文献   
3.
口述新闻在专题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苹 《传媒》2006,(7):52-53
近年来,“口述实录”这种记录个体情感故事的报道形式风靡武汉各传媒。“口述实录”这种报道形式已在广播、电视及报刊中广泛运用,而且采用“讲故事”方式报道新闻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有报纸更在做专题新闻策划时,借用口述实录的表达形式,采用口述新闻,使小版面上有了大容量,做足做活了新闻,赢得了读者好评。口述实录最佳的表现形式就是忠实记录,原汁原味地讲述故事本身。由此可见,“口述新闻”是一个再确切不过的好名字,因为它“讲”故事、“说”新闻,而不是通过记者的展示来呈现故事。口述新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方式,由“讲述人用语言把目击的新闻和发生过的故事讲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6,(48):87-87
作为第四届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的压轴大戏,内蒙古鄂尔多斯歌舞团的音乐舞蹈剧《鄂尔多斯婚礼》,将给年终岁末的北京带来喜庆的气氛,隆重与奢华的蒙古族婚礼将被原汁原味地搬上舞台。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来自19个国家的39名海外名校学子住进金华武义俞源农家。在21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体验这里的田园生活,观察了解中国的真实现状。踏上归途后,他们将把这里发生的动人故事传播给世界。  相似文献   
6.
今天,多数人己视民主为一种值得称道的东西。但诚如古人所谓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民主之树一旦漂洋过海,移植到我们这片传统意识根深蒂固的国土上,便常常会显露出一种"水土不服"的态势:或出现变异,或枯槁憔悴,甚至凋零殒命。在现实中,凋零者易见,变异者却难辨,因为尽管"其实味  相似文献   
7.
何谓真实阅读?从读者的角度看,真实阅读指的是面对作品本身的“原汁原味”的阅读。在原汁原味的阅读中,当读物的吸引力足够大时,将使读者“自失于对象之中”,即达到“审美自失”的状态。真实阅读最基本的阅读状态便是“审美自失”。  相似文献   
8.
梦幻世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落下了帷幕,回顾世博会,留给我们的是太多的美好记忆。走进世博场馆,世界各国的人文、风光、地理、科技、风俗、工艺尽情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令人目不暇接。中国馆恢弘壮观的建筑,德国馆神奇的能量动力球,沙特馆高科技的电影,日本馆令人惊叹的高科技,法国馆原汁原味的文化艺术品,意大利馆精湛的手工艺制品,丹麦馆具有童话传奇的美人鱼……  相似文献   
9.
纸质报纸在互联网上原汁原味的再现,是目前数字报纸比较热门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既传承了纸质报纸的版面信息和阅读体验,又融合了互联网快速互动和多媒体等特点,以方便的版面导航、丰富的阅读体验、快捷的发布时效和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赢得了业内人士的青睐,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有30来个报社或报业集团的近100张报纸加以采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爷爷的故事     
王珍 《家庭教育》2010,(12):44-44
“住的朝北屋,吃的番薯粥,子孙后代都在哭;住的朝南屋,吃的晚白谷,子孙后代都享福。”虽然爸爸小时候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却能在讲述往事时,信口就能一字不漏地把小时候听过的民谣民谚念出来。简练的文字,具体、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生活的穷和富。这些民谣不仅押韵,琅琅上口,还充满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这是我们坐在家里怎么都无法创作出来的东西。我非常喜欢爸爸这样的讲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