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9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6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郑宇 《文教资料》2005,(22):89-90
乔治·里加是二十世纪中期加拿大著名的戏剧家,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闻名于世.但他本人却因揭露了社会阴暗面而长期受到当权派的压制及不公正对待,本文拟从该角度出发,探究后殖民语境下加拿大文学发展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翻译理论根源于后殖民理论。其关注强弱文化和权力差异在翻译上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西方文化代表强势文化,而东方文化则是弱势文化。来自强势文化的译者往往会对原著进行重新"解读"。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就不幸"遭此劫难"。在美国人伊文·金的译本中,文化霸权现象多处可见,过度使用归化策略造成文化大量流失。本文以《骆驼祥子》伊文·金译本为例来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是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一对观念上的基本矛盾 ,在全球化的后殖民时代背景下 ,这对矛盾又有新的表现。本土化无法成为弱势文化有效的解殖出路 ,在“和”的模式中寻求多元发展 ,第三世界的教育和文化才有可能在本土生长中逐步解殖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西文学理论展示了新历史文化语境的四维景观:网络文化的出台、新马丈论版本的发行、中西逻各斯话语的错位以及后殖民理论与民族意识论的撞击。可从不同视角、层面对以上四维景观,进行学理的探讨,以弘扬民族意识,预测新世纪初叶“中西文艺思潮”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从三个方面借鉴了葛兰西的化领导权理论,即强调在化领域进行革命的重要性,把知识与权力联系在一起以及把革命重任寄托在知识分子身上;同时又在三个方面对葛兰西的化领导权理论进行了改造,即哲学上的反本质主义改造,立场上的折衷主义改造和化上的多元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6.
周鹏飞 《海外英语》2011,(3):156-158
后殖民翻译理论认为,存在权力差异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总是不平衡的,总是存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翻译既可以充当着强势文化侵略弱势文化的帮凶角色,也可以成为消解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的力量。翻译中的杂合是不同语言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沙博理作为一名出生于纽约并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翻译家,其《水浒传》译本在面对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语言文化间的文化差异时,采用了异化为主,以归化、简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既成功地使译文具有目标读者熟悉的语言特征,同时也保留了原文本中汉语的特征,使两种文化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对话,这一巧妙的翻译手法对中外交流,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起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徐威 《世界文化》2013,(8):28-28,29
一V·S·奈保尔,著名英籍印度裔作家,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特立尼达岛的一个印度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毕业后定居英国,与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称为"英国移民文学三雄"。奈保尔的作品多为描写印度、非洲等第三世界的人的生存状况,表现后殖民时代的世态人心。多元复合的文化背景,使其在东西方两大文化间徘徊,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以多元文化并存和全球化趋势为显著特征的后殖民时代,"换语之人"异军突起,成就斐然.其代表人物拉什迪从"边缘"到"中心",成为世界文学明星.但是,他在前宗主国文化的影响下,背离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身份发生质变,成了东方主义理论的传声筒,起列了加剧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消极的文化功用.他的悲剧具有警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流浪是后殖民语境中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库切是后殖民语境下一位重要的流浪作家,其流浪有自身的特点——殖民者的流浪。库切通过对文化身份的关注与忧虑,对殖民话语的颠覆以及跨文化整合写作方式的尝试,展现了他对后殖民主义的揭示及批判,显示了他的流浪文学在后殖民语境下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