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徐学林 《出版科学》2007,15(5):74-79
主要记述清中叶东南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拜经楼主人吴骞在收藏、整理古籍、刻书活动中留下的业绩,说明历史上大编辑出版家都是著述丰富的学者.  相似文献   
2.
私家藏书至清代为顶峰时期,吴骞便是当时藏书大家之一.其所建拜经楼藏书有十万之多,仅元代刻本就有千卷以上.存续期间一百余年,对后世藏书及对中国文化传承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人别集总目》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清代文献书目,同时又存在若干疏误,如《周氏清芬诗文集》条、吴骞《南宋方炉题吟》条、茅炳文《师山诗存》条、祁寯藻《寿阳祁氏遗稿二十二种》条、严溁《荐堇感蓼图题辞》条、陈永澍《春江书院课艺》条,有必要一一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4.
吴骞是清代著名徽州籍藏书家,一生藏书无数,他曾建造拜经楼以藏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拜经楼所藏之书最终还是流散各地。本文试图从目录学和藏书史的角度探寻吴骞拜经楼所藏部分善本流散的去向,以期让世人了解古代藏书难而守书更难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1 吴骞先生简介清朝乾隆年间在浙江海宁有座著名的藏书楼名曰“拜经楼”,楼的主人是藏书家吴骞吴骞,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浙江海宁人。吴骞生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卒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海昌备志》曾对吴骞做了以下介绍:“吴骞,字槎客,号兔床,家新昌里。笃嗜典籍,遇善本倾囊购之弗惜,所得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晨久坐楼中展诵摩挲,非同志不得登也。”又有《海昌艺文志》中写道:“吴骞,仁和贡生。居邑之小桐溪,筑拜经楼,貯书甲  相似文献   
6.
陈志平 《图书馆杂志》2011,(4):89-91,94
《金楼子》版本可分为一卷本和六卷本两个系统。一卷本实源于宋《绀珠集》,而六卷本中的最早刻本"元至正三年本"源起于四库馆臣的误会,其实是不存在的。鲍廷博、吴骞对《金楼子》做了大量校勘整理工作,留下两部校勘稿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应该引起学者重视。  相似文献   
7.
鲍廷博将《金楼子》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组织吴骞、朱文藻等人对《金楼子》进行校勘整理,甚至亲自整理.其校勘成果又被《百子全书》本、龙溪精舍校刊本和《丛书集成》本所吸收,促进了《金楼子》的流传,使其在文字质量上远超四库本.  相似文献   
8.
何薇  吴晓云 《兰台世界》2012,(27):93-94
本文试图以乾嘉时期藏书家吴骞与陈鳣为切入点,对他们在藏书特色、学术成就及贡献等方面加以阐述比较,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学术交流状况,为研究清代杭嘉湖地区的藏书文化提供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清人所辑两卷本《子夏易传》的内容,回溯其材料来源,认为吴骞辑本注疏详细、篇次合理、考辨详审、取舍得当、引文严谨且广博,但也存在引文出处有误和注文误为正文等不足。  相似文献   
10.
《皖人书录》和《安徽省馆藏皖人书目》是当今反映皖人著述的两部重要目录学之作,搜罗完备,内容丰富。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例如对"吴骞"的认识,就存在着一些错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