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们都说,新记《大公报》的成功依赖于吴鼎昌的慷慨投资、张季鸾的凌云健笔和胡政之的妙手算盘,诚然如此。后世对胡政之的研究也多放在其报业经营韬略上,更多是视其为媒介管理者和报业家,对于胡政之作为一名记者和报刊政论家体现出的杰出才能,却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2.
抗战中期,上海滩绑架、暗杀之风盛行一时,想不到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竟也在上海被人绑票,开价200万赎金,后来经讨价还价,总算放回,但已吃尽苦头,惊吓过度.张被绑原因何在,经过如何,有关论述都语焉不详,好在知情的孙曜东老先生,目前尚健在,他在报刊上披露了其中内幕.笔者近在盐业银行原始档案中,又发现一部分相关资料,可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3.
正胡霖,字政之,1889年出生,解放前是我国著名的老报人和新闻机构的组织者。《大公报》自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到1949年上海解放后发表《新生宣言》,共有47年的历史。胡政之曾两度担任该报经理或总经理兼总编辑或副总编辑,历时共27年。采访国际新闻的先驱清朝末年有一个到国外留学的热潮,去日本留学的人最多。1906年胡政之只有17岁就自费到  相似文献   
4.
少些想当然     
闲来浏览,常见一些想当然的叙述;甚至一些新闻报道,亦复如此.谓予不信?且看下文. 熟悉现代中国史或者大公报史的人都知道,有一位重要人物吴鼎昌,字达诠,号前溪.关于他的这个字号,当时乃至后来都引起不少误会.比如因为他干过银行,非常有钱,一些人就常常想当然地把他的字写作金字旁的“达铨”(现在一些论著中还经常这么写).而吴则不止一次地为这种误读向人做出过解释:他爱的其实不是钱,毋宁说更重视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言论责任,所以,自己的字实际上是言字边的“达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