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会放弃     
人生之旅,如同一份巨幅试卷,荆棘纵横般地遍布着一道道单选题。鱼与熊掌本来不可兼得,我们要完成这份试卷,做出正确的选择,赢得精彩和荣耀,就必须学会放弃。放弃是什么?放弃是呻吟床褥,饱受恶疾的困扰折磨,而断然剜除坏损肌体捍卫生命的手术;放弃是行军仄径,遭遇强敌的穷追猛打。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史中,小诗以其含蓄的语言,哲理化的情思,真实的情感等独特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在艺术上更为成熟,突破了早期白话诗歌的散文化,说理化的窠臼;另一方面,它的智性写作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为中国新诗的逐步成熟提供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东晋哲理化诗歌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以诗演理的理语诗,二是缘理赋诗的理境诗,三是引思入诗的理趣诗。哲理化在诗歌中表现的层次不同,其艺术价值和对诗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中对它们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对教育曾作过“教育要诗化,教育要美化,教育要艺术化,教育要哲理化”的精辟论述。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认为,要使教育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须从下面几个方面人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深邃的文化、凝重的思想、沧桑的经历以及对世界、人生的透彻解悟,在李辉的《沧桑看云》中机地融为一体;它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政治的复杂,传神地勾勒了文人的个性与文化人格,而且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使其艺术上呈现出散文化、哲理化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罗隐是晚唐一位比较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由于个人经历和所处时代的影响,而呈现出比较独特的风貌。本文试图从他诗作的哲理化倾向入手来展开研究,以求全面认识和评价罗隐的创作成就及其在唐诗发展史中的地位。罗隐诗的哲理化倾向首先是其生存状态的反映,同时也缘于他对动荡的唐末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审视,此外还有整个唐诗发展逻辑的制约与影响。从他的这种诗歌风貌中,可以感到罗隐与他的同道一起正在渐渐地结束着唐音并奏响了宋调  相似文献   
7.
李燕杰 《教育艺术》2005,(12):28-29
李燕杰教授多年来从事教育艺术研究,近来又在深人思考如何使教育进一步诗化、美化、艺术化、哲理化。他不仅完成了《青春梦幻沙龙》等6个文学剧本,而且写了大量富含哲理的抒情诗歌与散文。现发表其中三则,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曹禺赋予了其作品《雷雨》丰富的内涵以及多角度阐释的可能性,他对人性的客观描述与分析使读者能从自己的视角得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使作品具有超越固化的情节、超越特定的时代而上升到一定程度的哲理化和形而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寓言是用简短故事阐明道理或者教训的一种文体,因理设事是寓言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事物命题化、命题故事化、故事哲理化,是指导学生写出生动故事,并使寓意深刻的写作学习元素。具体言之,在文化习俗、事物特征和现实问题中发现规律性命题,产生初步寓意;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触发、突转和深化情节,编写出生动的故事;建立事与理的联系,使故事哲理化,表达出深刻的寓意。  相似文献   
10.
学的完善实际是其论证方式的完善。二程提出“天理”第一次触及宇宙本体,并使之与人性论和伦理观三糅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伦理本体论的哲学体系,使其论证更加完备,从而,为封建等经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构筑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