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84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字形辨析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之一。考查点为:1.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如把“脉搏”写成“脉膊”、“通宵”写成“通霄”。2002年全国高考北京试题中的“象样”(应为“像样”)、“通谍”(应为“通牒”)就属于这一类。  相似文献   
2.
《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前三年要“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虽有拼音这根重要的“拐棍”,但要把众多形态各异的汉字装进脑子,仍是很艰难的一件事。因此在小学阶段,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在实践中,为了化解字形教学的难题,我按照字的特点对学生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贫困山区的小孩子从小看书少、识字量不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厌学,而且无法达到教学目的,还压抑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而字形教学又是识字教学的难点,要做到一步一步教扎实,就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巧记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识记字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快乐识字。  相似文献   
4.
所谓“现代汉字的字形”,是指现代汉语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书写形式。《考试大纲》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级。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区分形近字、音近字,不写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已经淘汰的异体字,这是汉语书面运用最基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语文》2005,(1):3-5
要求正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6.
识字教学要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枯燥识记,为孩子们提供易于联想的识字线索,让他们灵活地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识字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引导孩子们发现汉字形义之中的文化内涵,识记字形,了解字义,触摸到汉字的温度,接受五千年文化的浸濡,才能感悟到汉字的雅趣与真情;才能让快乐伴随着孩子们发展,让孩子们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灵活教学,趣味识字,让汉字充满画面感、音韵感、意蕴感,形神兼备,汉字才会真正走进童心,孩子们才会越识越聪明。  相似文献   
7.
正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错别字的出现,往往会影响正常的表情达意,使文字失去交际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反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深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在小学学习阶段,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的增大,错别字的数量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明了个人观点:要把识字教学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位置;要始终把握识字以识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为目标;要用形声字的知识和规律解决和指导识字教学;要在语文其他知识的教学中贯穿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识字的需求感,让学生自觉识字。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学校的工作是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当今小学主要的育人任务是培养新世纪的新型人才。简单地说,就是为新世纪培养德才兼备的主力军。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具体点说,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也一脉相承地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学  相似文献   
10.
释“安”     
“安”的字形在古时经历了许多演变,意义丰富,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