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4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孝道文化在民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赣西北湘赣边民众的杨孝仙信仰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赣西北湘赣边的孝仙信仰辐射于两省、4市、6县范围,以浏阳县城为孝仙信仰的核心区域。孝仙信仰对象经历了从人鬼、到民间孝仙、到淫祀邪神、到孝子之神、到政府典祀正神、最后回归民间孝仙的不同形态与发展阶段。明清以来地方政府对民间孝仙信仰进行了或禁止或改造或毁庙或纳入正祀的种种干预,然其民间信仰本质没有变化。孝仙信仰以一定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其古今活动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如古代重视孝道,现代强调神奇疗效。赣西北孝仙信仰呈现三个方面特色:以弘扬民间的孝道精神为主题、反映高危产业区民众对平安健康的期盼、与赣西北客家分布区有一定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儒家不仅包含丰富的道德内容,也包含宗教内容。儒家认为,人死后魂魄分离,通过招魂仪式可以让死者复活;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快乐的,人害怕死亡;孝道是对在世父母、长辈的尊重,通过祭祀祖先以期盼先辈们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6.
吴琦 《职教通讯》2016,(5):71-74
孝道文化是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的最基本的特色文化单元。在常州市创新式发展视域下,面对并正视老龄化问题,以传承常州孝文化特色品牌为基础,聚焦于孝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顺应信息化的传播方式做好孝道美德的宣传、孝道文化的研究,依托孝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提升孝道传承的教育力度,同时,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弘扬孝行的主旋律,建构多渠道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并拓展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孝道美德与常州地方文化的有机结合,推动富强、和谐、幸福常州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道德滑坡现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治、德治双管齐下,而德治的突破口在于以孝道为本,经一统万。  相似文献   
8.
传统孝道是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条件下孕育而生的,是我国传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产物,有着其合理的内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作为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产物的传统孝道有其落后和局限性,我们要通过弘扬传统孝道意识、转变老人自身的孝道观念等几个方面实现农村新型孝道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我在《南方都市报》看到一篇随笔,质疑“孝道有没有过时”。面对生活中不少子女不尽孝道的社会现实,作者不无忧虑地指出:“最让人担心的是,在错乱的文化浸染下,眼下中国培养出这么不着调的一批人,对中国传统一知半解,学西方文化也学个半吊子。他们在真正的强权面前,没有表现过什么独立精神和公民勇气,就会在自己衰老的父母面前,摆出一副打破封建礼教的造反姿态。  相似文献   
10.
我在《南方都方报》看到一篇随笔,质疑孝道有没有过时。面对生活中不少子女不尽孝道的社会现实,作者不无忧虑地指出:最让人担心的是,在错乱的文化浸染下,眼下中国培养出这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