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博客的陷阱     
李方 《青年记者》2005,(10):43-43
我所谓博客的陷阱,跟方兴东们大肆鼓噪“百度神话后边就是博客神话”无关,它只跟写手有关。  相似文献   
2.
2006年8月31日上午,一位淳朴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进了我的办公室。 母亲满脸堆笑,孩子表情冷漠。母亲说:“孩子,你看老师多么年轻漂亮,多么亲切呀!”  相似文献   
3.
李旸  李晖 《收藏界》2014,(4):100-104
清代,随着政权的巩固,疆域的统一,社会安定及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一时期,绘画艺术也随之呈现出名家辈出的繁荣景象。在商业经济昌盛的扬州,则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扬州八怪”画家从石涛、八大山人那里接下“反正统”旗帜,以革新的面目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浪潮。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中小学校长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2003年北京市教委指定课题,北京教育学院“中小学院长队伍现状调查”课题组由方中雄任组长,在李方、徐永利、梅汝丽、陈孝彬、蓝继世等顾问组成员的帮助下,经过两年的调查走访,分析研究,完成了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5.
潘珺 《兰台世界》2014,(12):136-137
李方膺是我国清代著名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他博学广知、文理兼修,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不惜花费十年光阴,重新修订了《莒州志》,为后代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文章以李方膺作《莒州志》及其画梅艺术为重点展开。  相似文献   
6.
姚瑶 《寻根》2011,(3):114-117
2010年国庆节期间,我和同事一行三人乘车前往河南滑县李方屯村考察当地木版年画。时值金秋时节,一路上随处可见农民们收秋的忙碌身影,走在乡间小路上,浓郁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在李方屯村民的介绍和带领下,我们分别走访了李存琦、韩清亮等年画制作艺人,  相似文献   
7.
杨浩 《华夏文化》2011,(4):49-50
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地的年画一样,李方屯木版年画是我国年画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李方屯是中原大地的重要年画产地,几百年来由于时空斗转、民风交错,李方屯木版年画隐没于草莽之间,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8.
《新体育》2003,(7):i010-i010,i006
  相似文献   
9.
清代有个画家叫李方膺。有一次到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一位朋友说世上什么东西都好画,就是"风"画不了。在场的人沉吟不语,李方膺突然站起来说:"风也能画。"一语惊四座,众人皆愕然。于是他展纸挥笔,一会儿,果然把"风"画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见到的《风竹图》。风本来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你既看不见,也抓不着,我们要直接把风画出来确实很难,但间接表现还是可以的。李方膺利用人们的联想,通过画竹叶的倾斜方向,成功地  相似文献   
10.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赝画了一幅梅花,顺手题了一首七绝:“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相传梁实秋年轻时画过一幅梅花图赠友人,并在画的一角题写了李方赝的这首梅花诗。无独有偶,丰子恺亦曾画过一幅赏梅图,李诗中的“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两句赫然出现在画面之上。可见李的诗句对后人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