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濮端华 《视听界》2002,(2):42-42
杨澜在凤凰卫视成功制作了《杨澜工作室》,如今,中断一年后重新开播的《杨澜工作室》已隶属阳光卫视。尽管《杨澜工作室》中途停播近一年,但其节目制作理念却是一脉相承的。本文拟从人性的角度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芳 《河北广播》2004,(5):67-68,77
人物访谈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节目形式,尤其象一对一这样的访谈节目在电视、广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节目类型。比如王志主持的《面对面》、《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张越访谈等等。那么,在采制人物访谈中如何做得更到位、更抓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赵路平  王新 《传媒观察》2004,(12):13-15
今年10月份,阳光卫视——这家由杨澜创办并曾以其人文历史频道的定位而独树一帜的境外华语电视台,在北京举办新栏目发布会,正式宣布“转型”:由人文历史频道转变为人文历史、财经、娱乐频道。  相似文献   
4.
给人面子,人之常情。但季羡林为一样东西不给杨澜面子。  相似文献   
5.
周必勇 《新闻界》2004,(3):60-61
在近期《中国经济周刊》所登出的“感言2003:中国2003十大经济失意人物”评论中,杨澜的名字赫然在目。这位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富有的女性”与她身后的“阳光文化”终于从当年万人仰视的神坛回到了人间。连续三个财年的亏损,已经让“阳光文化”的理想主义旗帜渐渐褪去了颜色,而寄托着杨澜“感情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育》2011,(5):40-40
杨澜认为,作为一名母亲,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语文、数学这些知识老师可以教会,但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嫉妒,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些都需要母亲去教他。身心的健康是起码的,也是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7.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节目主持人及访谈嘉宾围绕共同话题,以人际传播的方式展开交流,并通过电视媒介展示其交流过程的节目形态。主持人是节目核心,是谈话过程的主导者,通过不断提问和收集信息掌控交谈的内容、质量和进度。因此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否出彩好看,与主持人关系重大,有些节目甚至直接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比如《小崔说事》、《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带有人际交往的特征,但又不等同于日常的人际交往。首先,主持人通过访谈获取事实信息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十分明显。其次,访谈的实现依赖于极其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依赖于一种深沉的"蓄谋"。  相似文献   
8.
徐忠友 《文化交流》2009,(11):13-17
2009年6月11日,本文作者应温州市委统战部的邀请,前往上海浦东的香格里拉大酒店,采访“世界温商领袖论坛”。全国政协委员、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澜与香港凤凰中文台著名主持人石齐平一起主持了这一汇集世界各地800多名“温商领袖”的“世界温商领袖论坛”。论坛期间,作者采访了被人们誉为中外文化交流优秀使者的杨澜。  相似文献   
9.
成放 《新闻实践》2011,(7):75-76
杨澜访谈录》影响有多大?只要用一个数字来回答便可见端倪:她采访了500多位精英人士,这在传媒界可能无人能与之比肩。500多人遍及世界各地和中华大地,可说都是各国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或多或少影响着时代的旋律。  相似文献   
10.
李良旭 《知识窗》2011,(7):24-24
2009年.杨澜在美国采访了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先生。杨澜问他,如果当年你没有离开河南,你今天会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