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慧 《现代语文》2006,(7):32-33
引言: 语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恭维语的使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所说的恭维不是"为讨好而恭维",而是指社会交往中对人对事的一种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2.
王鑫 《现代语文》2006,(10):21-22
一、引言 对于语言的研究,古已有之,从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0世纪初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语言本身的系统研究,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从而使语言的研究进入了现代语言学阶段.  相似文献   
3.
春秋·钩沉     
1969年10月7日历史学教育家陈寅恪逝世历史学教育家陈寅恪1969年10月7日于广州逝世。陈寅恪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02年赴日本求学,后因病回国。1910年起负笈欧美,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社会经济部、美国哈佛大学等学府专攻比较语言学和佛学,  相似文献   
4.
徐冰若 《职业技术》2006,(16):88-88
一、韩语和汉语中的并列选择问句韩语和汉语都有问话者列举几个答案,让答话者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答案的选择问句。但韩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所以他们的选择问句在组成方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例如:(1)a.你看了一本还是看了两本?b.????????????????c.你看了一本还是两本?d.??????????????例(1)是韩语和汉语的选择问句,其中汉语c例省略了第二个动词,但句子仍然成立,而韩语d例省略第二个动词的话,则绝对不能成立。可以说,这是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选择问句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本文打算对比一下韩语和汉语选择问句的组…  相似文献   
5.
索绪尔是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语言学家,他的学说在语言学史上占据里程碑意义的地位。本文从索绪尔语言学研究产生的背景出发,在索绪尔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讨论了他普通语言学中的五点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斯塔罗斯金提出独树一帜的汉藏-高加索超级语系假说,他从词汇、语音、形态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证。但论证材料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义多形、语义分化松散导致比较空间过大;历史背景未及考虑、文献引用时有失误;对应词项没有严格依据语音对应要求等。与沙加尔的汉藏-南岛语系假说相比,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不过,在假说纷纭的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要使其假说得到学界认可一时还难以做到。这并不意味着假说就被否定,因为除了传统假说的影响力之外,新假说的认可需要持久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致谢在汉英文化中都普遍存在.致谢行为虽小,却是肯定性的、常规性的礼貌举动.正确地使用致谢语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营造友好和睦的社会氛围.而致谢语使用不当,就会伤害交际者之间的感情,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汉英跨文化交际者来说,了解汉英致谢语的差异、正确理解和运用致谢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根据上古汉语某些方言里尚有人称代词”格”的形式变化的遗迹,假定原始汉语原来也是一种变化语。对于高氏的这一假定理论,语言学界早有人持反对意见。本文借助和汉语有亲属关系的少数民族语言、活的汉语方言材料作为佐证,对高本汉的理论作出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汉、英两种语言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文章从五种基本颜色词入手,在词义指称的客观同一性的基础上,分析它们之间文化内涵的区别,并在汉英比较语言学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词汇重叠式是词汇的一种构形形式,形式的增加导致意义的增加。词汇重叠式所附加的意义可以归纳为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前者包括意义的增加和减弱,后者包括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