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嘉学派”是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的形成就是“永嘉文派”的形成。永嘉学者有重“文”的传统,这为“永嘉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永嘉“好文近乎儒”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南渡文风的流播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文人明确一致的文艺追求与文论主张使“永嘉文派”得以最终形成。“永嘉文派”的存在与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晋虽不文,人才实盛."在众多的文学人才中,河北籍名家有张华、张载、张协、石崇、欧阳建、束皙、刘琨、卢谌、许询等人.三张为"太康文学"的领军人物,刘琨、卢谌为"永嘉文学"的代表作家,许询为东晋著名的玄言诗人.石崇、欧阳建为"二十四友"重要成员.束皙诗文的"俗化"则代表了西晋非主流文学的一端.本文主要依据<文选>、<文心雕龙>、<诗品>的有关论述,并适当援引前哲时贤的见解,探讨他们的诗文特点.  相似文献   
3.
徐玑诗略论     
永嘉四灵是宋诗的重要流派。徐玑居永嘉四灵之二,论诗有精见,但其作品不被论者看好,评价偏低。通过具体举证和分析,徐玑在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和五言古体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而行旅诗情景开朗不作凄苦音,尤为一大特色,值得称誉。故其诗不容贬低。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中国即以农立国,耕读持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农耕经济是塑造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根基,"耕读文化"作为农业社会的文明基因一直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生产方式、道德学养、为人处世乃至各类文化艺术之中,这在永嘉耕读文化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南宋中叶以后的诗坛上曾产生过一个所谓“四灵”派。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生活在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他们的字或号中均有一个“灵”字,因此得名。他们反对以黄庭坚等人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主张,而宗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  相似文献   
6.
与绍兴科场弥漫谄谀之风和理宗之后专擅性理之学不同,孝宗乾道、淳熙年间随着政治环境、社会思潮的变化,科举论策表现出淳厚、雅正的文风。周密《癸辛杂识》和马端临《文献通考》所载乾淳体就是对这一时期科场时文风尚的综合性表述,其内涵包括道学家和浙东事功学派的创作。两者都是对绍兴科场谄谀之风的反拨,只是侧重不同。道学家文重义理、轻文法,同时又试图援义理入科举程文;永嘉学者重事功、求实效,所作时文斟酌篇章,讲求修辞,形成独具特点的永嘉体。  相似文献   
7.
汪奎 《华夏文化》2007,(3):61-64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而儒学的核心则是经学。自汉代儒学一尊,崇奉孔孟以来,“儒者沿波,学凡六变”(《四库全书总目》)。其中,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是经学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南北经学分立的时期。永嘉丧乱,中原衣冠南迁,北方学术随之南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学,大规模传入江南。淝水之战后,随着南北对峙局面的确立,经学也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之分,清代经学家皮锡瑞称这一时期为“经学分立”的时代。所谓“南学”,是指承袭魏晋学风,博采玄老众学,不拘家法,随意发挥的南朝经学。元嘉十五年,宋文帝立“儒、玄、史、文…  相似文献   
8.
西晋时代,原属吴国疆域内的广陵人被认为是南人。然后,由于西晋末的华北动乱,广陵一带地域社会的状况随之一变。受此影响,广陵人高崧也移居到都城建康,成为了侨民。本文在立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近年发现的高崧墓等的考古学成果,分析西晋末至东晋时期高崧家族的经历及广陵一带地域社会的状况,探究高崧其人及其本贯"广陵"在当时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9.
《新闻实践》2010,(7):59-59
黄建省,男,1965年8月出生,浙江永嘉人,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公共管理硕士。1987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永嘉教师进修学校、永嘉县文联、永嘉县委组织部、永嘉县黄田镇工作,任副科长、党委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0.
周群 《成才之路》2013,(17):34-35
我国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三级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必然涉及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而课程作为高度浓缩化的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弘扬本土文化,有利于捍卫多元文化中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共享,从本土文化的视域开发与应用校本教材,也有利于全面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