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界》2020,(5):80-90
本文将社交媒体视为媒介基础设施,以微信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开放与使用项目为经验个案,探索社交媒体研究的媒介物质性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媒介语境中的社交媒体具有平台化与层叠化特征。一方面,微信经由API所进行的媒介物质性实践,实现自身在互联网空间中的边界扩张,异质性主体(普通用户、第三方应用商、互联网巨头以及硬件设备与软件程序等)围绕微信API的接入、使用以及竞争形成了一个层叠化的传播实践场域;另一方面,微信通过API接入标准的定义,结合行业规范与政策规制等方面形塑了结构化的平台关系生态。平台化的运作逻辑时常会与微信的媒介基础设施属性发生价值层面的冲突,当平台的边界扩张受阻或者遭遇竞争时,微信往往会以强化接入标准、纠错补漏以及商业协商等方式处理自身与多元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认为,将平台与基础设施等概念引入国内的社交媒体研究,有助于拓宽或者转变社交媒体研究的理论面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跳脱主流传播研究将社交媒体定义和理解为内容生产与关系建构的技术媒介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2.
3.
李珊 《东南传播》2022,(2):26-29
青年群体异质性的媒介实践受到现代社会时间感知的影响,“现时化”的时间感知外化为消极的媒介依赖,“当代性”的时间感知外化为积极的媒介创作。不同的时间感知则受到媒介技术的影响,叙事建构是中介或者连接两者的方式,但是周围世界经过二进制媒介的储存和传输却造成了记忆的“不遗忘”和经验的“不持续”,使得叙事不能得以建构,继而影响了青年群体对时间的不同感知,产生了不同的媒介实践。海德格尔认为,存在通过存在者显现,存在者则通过时间性存在。对于时间的感知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要以“凝思生命”的姿态去保存时间,通过“时机的复活”与未来对话,这也是本文从物质性视角观照媒介实践的意图,揭示人与媒介、非物质与物质的共存和对话。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22,(3)
当前,数字新闻崛起的话语逐渐成为主流,技术逻辑渗透进传统新闻业乃至整个新闻领域,由此也引发了新闻学研究的“转位”和对理论创新的想象。在新闻传播学传统上,对“流通”的解读有着丰富的起源和多元的面向,文章艰难爬梳了新闻流通的实践、文化和技术三条智识脉络,追溯并比较了以“传播流”“编码/解码”以及“媒介环境学”为理论根源的研究路径及其差异性,旨在讨论新兴的数字新闻流通领域何以可能、如何发展。最后,试图整合数字新闻流通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从数字新闻流通的对象、过程和结构三个分析要素切入,以期探索和构建该领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科教兴国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教理论,毛泽东科教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无疑,这一理论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今楷”创作思想,是以旭宇先生为首的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石家庄全国楷书创作会议上提出的,在当代书坛影响很大,已经形成一种思潮。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参与这一思潮的讨论,就书法创作中形式技巧的运用与审美诉求的关系,对“今楷”的打造在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合理性加以论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出版界,建立出版生态观渐成热门话题.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表述、从何种角度切入,其核心皆是以系统、整体与联系的观念,强调产业内部编辑、印刷、发行的平衡、协调和统一,产业的物质性生产与精神性生产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人的职业需求的内涵、类型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人的职业需求的合理性问题、多样性问题与阶段性问题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视觉传达艺术在当今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中进入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与之相匹配的艺术设计教育系统。当代视觉传达艺术教育正处于的中西文化的碰撞、主观与客观、精神性与物质性的交叉和多元、多层次的关系,如何提高视觉传达艺术教育,使之达到意蕴美、形式美与民族性的高度统一,是每个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