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篇
教育   9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王充闾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历史、文化、人性的深层观照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审美世界。七卷本的“王充闾作品系列”收录了他的散文的代表作,集中展示了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貌。为此,本刊特邀几位学者撰写了有关王充闾散文的研究文章,以使读者对王充闾散文有更深刻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论衡》的情感指向,包括得气之势发、失意之悲情两部分。《论衡》字句中或隐或显的情意、篇章结构上波浪起伏的气势,均显示出《论衡》特有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3.
在方法论视角下,王充命观念表现为自然客观化的逻辑进演。自然是对人格意志的排除;自然挂靠在气之上而令事物有性、命之特征,因此,性、命也是自然;人格意志归根到底也是自然。故而王充认为:命不可勉。  相似文献   
4.
王充闾     
王充闾,1935年出生于辽宁盘山。当代散文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大学毕业后,做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报纸副刊编辑,后来调入省市领导机关工作,曾任营口市委副书记兼市政协主席、辽宁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人性问题是董仲舒与王充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二者从最原初的生存状态着眼对性做出概念阐释。在善恶来源方面,董仲舒以阴阳定善恶,提出性生于阳为善,情生于阴为恶;而王充以渥泊(厚薄)作区分,情性同生于阴阳之气,禀得渥者为善,禀得泊者为恶。董仲舒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王充同样明确将人性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他们认为,中人以上、以下之性不可改变,可以改变的只是中人之性。基于这一理论,二者主张通过教化(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来改善人性,以期实现风尚淳朴、社会安宁的大治局面。  相似文献   
6.
薛涛伯乐:一见投缘8年前,大学要毕业了,写了首小诗,决定投个"大报",于是选择了营口日报。副刊编辑的名字很特别,与唐代的女诗人薛涛同名。不久,编辑回了一封信,说可以见报。我特开心。次日,又收到一个传呼,说要见我。于是,我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文艺的发生发展,总是有它的根脉与流延,不论后来有怎样的变化与革新,人们总是能按迹寻踪,找到它来龙去脉的规律所在。以中国现在正流通的人民币上的图案花纹来说,从壹元、伍元、拾元、贰拾元到伍拾元和壹佰元票面上的花纹,各自形态纷呈,美丽无比,精致专到,难能仿制,比之外国的纸币,都极具中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王充传 (南朝·宋]范晔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①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②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  相似文献   
9.
在经师与君主的共同推动下,经学成为汉代文化的主流,经师及君主也成为汉代思想及文学建设中的权威。经师及君主以经学干预文学,不但对朝政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支配着文学价值观的生成,乃至于经学成为文学思想表达的最高准则,文学追求的最高标准。汉代是宗教神学信仰的时代,汉代文学创作的走向及文学批评的提出与礼乐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诗序》是汉代诗学的重要收获,近年来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把《诗序》视为汉代经学视野下的诗学理论,是汉代文学理论方面的重要收获。辞赋是汉代最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家在从事辞赋创作的同时对辞赋进行了理论探索及批评。司马相如提出了"赋迹"、"赋心"说;扬雄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论断;班固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了汉赋的来源及内容与形式等。除此之外,班固对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思想提出了批评。司马迁的文学批评及理论主要保存在《史记》之中。司马迁以六经为价值评判尺度,对历史上的文学家进行了文学批评,并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在司马迁的进一步阐释下,"发愤"作为专用名词列入了文艺理论的殿堂。王充的文学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衡》的篇目中。王充从文章批判入手,提出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批评理论,王充的文学批评及主张对后世文学理论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