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789篇
科学研究   47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9年的庐山会议,于今已过40周年。毛泽东为此次会议定案:“庐山出现的这一场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是过去十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的继续。”这番话见于《机关枪和追击炮的来历及其他》一,写于1959年8月16日庐山会议结束前一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的历史性与问题性当落实为它的生死性,由此,才能杜绝学理论教材编写中的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3.
季蒙 《东方文化》2001,(6):120-125
钱钟书先生死了,引发人们很多感想。20世纪80年代学十年,钱氏的声望如日中天,那时候他被视为中国学问最宽博的人。只是到了90年代,钱先生才不再独领风骚了。这是因为像陈寅恪、胡适、周作人等一帮民国时的学人又重新被请出来,相形之下,钱热冷却了不少。我想这里面的原因还是简单的,主要因为知识阶层对思想的关切盖过了对单纯艺的关切,90年代的很多青年学人就是转哲的,他们也都是从80年代过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成长一直伴随着“中西古今”的路径争议,探究争议的源头,梳理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成长历程有助于学科的健康成长。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考察了“土洋体育之争”投射出的中西和古今问题;研究认为,正是“洋体育”确立了“土体育”武术的体育身份,也为武术的科学化、教育化、专业化、团体化创造了可能,武术的科学化也促进了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融合;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学成立至今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超越土洋体育之争,就人类学视野而言,也正是土洋体育之争所体现的“中西古今”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成长;研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核心议题:对人的研究,对生活方式的考察,对生命活动的考察,对历史文化现象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纸媒的危机 和新兴媒体不同,作为区域性权力体系的附属物,今天中国的纸质媒体市场仍然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在这种体系之下,媒体竞争显然缺乏足够的动力,尽管有区域市场的竞争,但更多的是一个垄断分肥的格局。比如上海市场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尽管有竞争,但同属于本地政府和党委,竞争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生死不离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认为,解放军报的记者,首先是军人,然后是记者。军人有军人的使命,记者有记者的职责。5月12日下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百上千的村镇化为废墟,成千上万的灾区群众等待救援。对于人民军队来说,这是一道出征的命令、一场特殊的战争;对于军报记者而言,同样是使命所在、职责所系。  相似文献   
8.
纸媒的危机和新兴媒体不同,作为区域性权力体系的附属物,今天中国的纸质媒体市场仍然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在这种体系之下,媒体竞争显然缺乏足够的动力,尽管有区域市场的竞争,但更多的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春节至今,全国众多网站的BBS论坛上,身患绝症女孩与男友在病房举行婚礼的生死姐弟恋故事广为流传。为了拯救这段凄美的爱情,女孩的老同学、一个网名叫“蝶衣”的成都网友日夜狂发帖子,累得吐血昏倒在电脑桌上。他甚至对着摄像头以跪的姿式现场直播“拯救爱情肢体广告”,爱情、友情让6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的新娘一次次死里逃生。  相似文献   
10.
在我进入老年的生活中,仍坚持着两种爱好:一是旅游,二是集邮。为了抒发旅游观感,我自印了一些书籍,记录了一些所到之处的景观和感受。以邮票配诗的形式,吟诵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颂扬了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变化。旅游的范围越来越小了。如今常去的地方,就是公园了。陶然亭离我的住地较近,又交通方便,故成为我健身、休闲的经常去处。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