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赵艳花 《兰台世界》2012,(22):34-35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一方面强调留学教育对于开通一国风气、吸取国外先进科技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指出了今后留学之方向,"西洋不如东洋"。清朝政府很快采纳了张之洞的建议,对招考学生实行全额公费,鼓励自费留日,声明给予功名奖励。自此,清末留日之风逐渐开启。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和日本对俄战争的胜利更是在全国形成了一次留学日本的热潮。据统计,1900年留日学  相似文献   
2.
留日教育是民国时期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日学生的学科和专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此为对象,考察和分析民国留日留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特点及其成因,并试图分析民国政府在留日学生学科和专业结构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日学生与留美、留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1.人数最多,大体7万人左右,为其他各国留学生总和的近2倍;2.政治性强,多学军事政法,好译西书和从事政治运动;3.双重日本观,日本先进文化的熏陶和侵略政策的刺激,使留日学生常常处于对日既爱又恨的矛盾之中;4.对两国关系影响最大,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充当了反目斗争的先锋,而且掌握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实权,由此决定了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相似文献   
4.
铅笔,这一大众化的文化用品,在80多年前的中国却无力自造,从小学生用的普通铅笔到高级绘图铅笔、彩笔等等,一概依赖进口.为此,国家年耗资巨万.1934年,吴羹梅,一位年轻的留日学生,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和制笔技术,赤手空拳,在旧上海成功地创办起中国大陆第一家铅笔厂——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后习惯称为中国标准铅笔厂).从此,开始了中国民族铅笔工业艰难跋涉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话剧这一崭新的艺术剧种是20世纪初由留日学生首先从日本引进的。它之所以能够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广泛传播,一是由于救亡留日、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二是适应了辛亥革命宣传的需要;三是话剧艺术本身所独具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家在我心中》是电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中的一集。《我们的留学生活》是由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4年屡经磨难制作完成的。这部纪录片共10集,每集约50分钟,记录了鲜为人知的中国留日学生的生活。丁尚彪是留日学生中的一员,他在日本已经度过了8个年头,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现代文坛久负盛名,但却很少会有人把他在文坛崭露头角和一个河南女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她就是河南的豪门女杰马青霞。在某种意义上说,她是鲁迅的伯乐,正是她慧眼识才,发现了鲁迅超凡的才华,并把奠定他在现代文  相似文献   
8.
留日学生不仅是中国新旧文化转型的媒介,更是中日两国交流的重要载体。故而,留日学生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然综观目前既有之研究成果,论者多着眼于留日学生角度,而鲜有考察清政府留学政策前后演变之专论。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清末留日政策的发展演变进行初步的梳理,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一困惑与向往:救亡讨论与留日政策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1902年初,章太炎第二次东渡日本.4月26日与秦力山等人在日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章太炎用典雅的文笔为纪念会起草宣言书,控诉清朝民族压迫政策和罪恶统治,大声疾呼:"愿吾滇人,无忘李定国.愿吾闽人,无忘郑成功.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什么?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小学教育应该为儿童奠基些什么终生受用的储备?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我常常在想。翻开报纸:上海一名留日学生竟然因为母亲寄晚了学费,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几刀,致其当场昏迷;深圳市公务员廖天野,一个从农村被父母一路供养到研究生毕业的孩子,工作后却多次打骂父母;大学生毒杀室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