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维护权利的新的表达渠道,由此民间舆论场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颠覆了既有的传播理念、管理手段,打破了传统表达渠道的信息垄断、舆论管控和引导。面对冲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传媒改革之路,依靠法治保障和限制公众的新媒体表达行为,从统筹两个舆论场角度做出制度改进。  相似文献   
2.
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维护权利的新的表达渠道。由此民间舆论场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颠覆了既有的传播理念、管理手段,打破了传统表达渠道的信息垄断、舆论管控和引导。面对冲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传媒改革之路,依靠法治保障和限制公众的新媒体表达行为,从统筹两个舆论场角度做出制度改进。  相似文献   
3.
表达权具有多种属性,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基本权利.我国的表达权制度散见于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和诉讼法,通过调整政治和社会生活,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当前,以舆论监督为内容的表达权其法律保障薄弱,对此,国家机关应从与国际接轨、公权力展现更宽容的态度和确立侵权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完善表达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表达权”在十七大报告中作为四权之一被提出来,证明了其在我国民主政治中的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对表达权的理解并分析了对扩大人民民主的积极意义,提出了要从制度完善、渠道建设和表达意识增强三方面来保证表达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论人民表达权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我国近年发生的十几起因批评当权者而获罪的案例为背景,论证了言论多元的基本哲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在保障人民表达权方面的不完善的方面,提出了若干审理关涉公共事务言论案件的法律准则.作者认为,动辄"因言获罪"不是民主与法治社会的正常现象,如何从法律上抑制"因言获罪"事件频发,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随着文艺复兴的余韵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经历了一次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史称"启蒙时代"(TheAgeofEnlightenment)。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用"理性"与"自由"批判并反抗封建君权与宗教神权的专制统治,在短短一个多世纪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就席卷了整个世界,引导着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其间,涌现的思想家及思想,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史无前例,深刻地改  相似文献   
7.
童帅 《新闻传播》2013,(5):158-159
新新媒介与电子邮件和网站等新媒介不同,而新媒介又不同于报纸、电视之类的旧媒介。①保罗·莱文森在其著作《新新媒介》中很好地诠释了新新媒介这一概念。新新媒介较之传统媒介以及新媒介都表现出了其进步的一面,公众话语表达权的改善就是最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马楠 《新闻传播》2013,(6):179-180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人们已经进入"意见大爆炸"的时代。表达自由不但是每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公众参与现代政治生活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公民表达呈现出诸多新特点。但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公民表达权的同时,也制约着公民表达的发挥,两者既博弈又互动。只有构建二者和谐互动的法制机制,才能让传媒技术更好地服务并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微博需要政府、用户、微博平台三方共同努力,围绕权利和责任而精诚合作、尽职尽责。政府应该为微博权利提供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限制有害表达,并创造表达条件;微博用户要尊重他人表达,坚持真实和无害的原则,为自身言论负责,尊重知识产权,独立思考和表达;微博平台要保持自由竞争、维护用户表达权利、坚持独立客观公正,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玉红 《内江科技》2010,31(10):6-6,32
表达自由权是一项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基本人权。网络的发展为表达自由权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然而,鉴于网络表达自由所具有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应该通过立法、自律、技术等措施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