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对于瑶族族源。学术界先后提出了“山越说”、“长沙蛮、武陵蛮、五溪蛮说”、“古摇民说”、“古尤人说”、“多源说”等多种学术观点,本文试图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瑶族族源追溯到传说时代的蚩尤、九黎、三苗时代。  相似文献   
2.
两千载传统集萃三百年蒙学范本——《古文观止》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凭 《图书馆论坛》2007,27(6):276-280
《古文观止》诞生于17世纪末叶,三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在文选类图书中普及程度至今尚无出其右者。虽然长期以来学人大多以普及读物看待《古文观止》,但是它的内容却典雅不俗,其中绝大部分作品为古代散文的精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些作品的语言优美,易于记诵,文中不乏佳言警句,并非一般普及读物可比。  相似文献   
3.
古褒国与夏商周中原王朝的交通道路就是褒斜道,褒斜道开通于商朝,发展于西周,为春秋战国时期栈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的褒斜道是国家心脏地带关中通向汉中、蜀中的官驿大运,是秦蜀“天府之国”的经济大动脉,而褒中县城(古褒城)恰好是这一条国道线上的咽喉;唐宋时期,在褒国都城所在地设立的县名之为褒城县,虽然秦蜀之间的国道改线为陈仓、凤县、汉中,但仍名之为褒斜道;明清时期褒城县相沿不改,只是将唐宋褒斜道更名为“连云栈道”,古褒城在南北交通中的地位丝毫没有下降.因此,古褒城见证了秦蜀古道的千年沧桑,是褒斜道得名并发展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是以产业界、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为三大基本主体,合作从事研究、开发、产业化等活动,以实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功能。本文梳理了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中的相关常见概念以及主要的研究方向,并针对产学研合作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续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
后世学者校注朱淑真《断肠词》多以毛晋汲古阁刻《诗词杂俎》本、汲古阁未刻词本为底本。迄今为止,成就较为显著的《断肠词》校注本有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唐圭璋编《全宋词》,冀勤《朱淑真集注》,以及张璋、黄畲《朱淑真集》四个版本。《四印斋所刻词》以及冀、张注本录词可谓详备,但失于精审;《全宋词》本甄别甚工,但却过于简略,未加详论。  相似文献   
6.
7.
8.
民国年间中国邮政简易寿险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德 《历史档案》2001,4(1):107-112,115
邮政简易人寿保险是近代中国邮政金融的重要内容,曾是邮政储金汇业局举办的与储蓄、汇兑并列的三大业务之一,但由于“生不逢时”,在1935年创办后不到两年便遇到日本侵华战争,业务受到很大影响,然而影响最深的却是持续12年(1937年—1949年)的恶性通货  相似文献   
9.
郑孝胥长期担任商务印书馆董事,见证了该馆早期复杂的发展历程,同时他在诸多事务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商务印书馆不仅为郑孝胥在上海生活提供了主要收入来源,同时还为其提供了接触当地文人的场所,使郑氏能够迅速融入上海的文人圈。郑孝胥只是暂时栖居于商务印书馆,一旦溥仪政权向其抛出橄榄枝,他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去,继续为满清残余势力服务。  相似文献   
10.
章学诚(1738—1801),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其著作《校雠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在章学诚的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深者有三人:一是其父章镳,乾隆七年进士,曾任湖北应城知县,为官清廉,性嗜史学。学诚“自少读书,不甘为章句之学”,惟对史学情有独钟,十五、六岁即“取《左》、《国》诸书,分为纪表志传,作《东周书》几及百卷”,这显然与家学渊源相关,是其父导之入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