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丰家骅 《寻根》2004,(1):4-8
、禹治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神话。相传在我国上古时期,发生过一场大洪水,那时大地一片汪洋,五谷不登,禽兽逼人,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帝尧忧心如焚,想找一个能治水的人,四方诸侯之长异口同声推荐,言“未有贤于者”(见《尚书·尧典》)。是黄帝的孙子,在神话中是一匹白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中国神话中开始出现反抗神的形象,如刑天、共工、、夸父、精卫等,他们或与统治者进行英勇的斗争,或与自然进行不屈的抗争,尽管结局都以悲剧告终,但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3.
自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欧亚大陆的文化遗址中较普遍地出现了女神偶像,以及女神的各种动物象征。这些象征大多围绕着能够体现出周期性变化或者循环变形的意象而展开。熊罴也成为再生女神的一种化身,加入到死而复活的神话原型系列中来。这一神话原型,揭示了中国文化发生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禹治水是中国著名传说之一,传统解释认为鳅因治水方法不当而被杀,禹吸取其父失败教训,治水方告成功。本文在原始文化背景上提出新说,认为乃古代人们治水时的“人祭”牺牲品,是水神,以之作“人祭”意味着杀死旧神创造新神,剖腹生禹即水神之再生。  相似文献   
5.
6.
《辞源》对“殛”字训释: “纪力切,入,职韵,见。杀。《书·尧典》:殛于羽山。”(商务印书版2011年4月修订)如是说,“殛于羽山”是舜在羽山把给杀死了。对此,笔者颇有质疑。我们先来看看《尚书·尧典》中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7.
8.
洪水神话是一个包括共工神话、神话和禹神话在内的统一整体。共工是虹崇拜的人格化结果,它演变而为以龙为原型的。禹的原型来自初民对神龟的敬仰,它的直接前身是的另一原型鳖。是从共工到禹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禹治水的传说源于昆仑神话。大禹出于羌戎,又是夏族的宗神。夏族兴起于西部甘青河湟地区,羌戎文化即先夏文化。随着大禹率领的以羌戎为主体的治水大军由黄河上游向东推进,先夏文化也东渐至晋、冀、洛、伊地区,在那里形成了夏文化。  相似文献   
10.
依据爱德华·泰勒的“万物有灵观”、弗雷泽的原始巫术思维原理、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等人类学经典理论,剖析“复生禹”神话,-禹部落(家族)具有雨师职能.去掉神话历史化、历史道德化的迷雾,的被杀背后真相是自死.“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是老人自死之后的“三年之丧”的仪式.仪式中向禹转移的“神灵”形象、仪式的空间特性都体现了源自祖先颛顼的部落传统.“复生禹”神话具有老人自死习俗与成人礼仪双重意象.以禹为核心,颛顼--禹部落在三代史的开端具有特殊地位与重要性,老人自死是那个时代的敬老、孝道的重大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