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学语作为高职公共课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体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公民个体的现代化发展,作为优秀公民代表的大学生群体的公民意识最终将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步伐。通过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研究分析,研究认为缺少全面的公民教育内容,以及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手段是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应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嘉庚精神和"创先争优"活动;及时...  相似文献   
3.
中国儒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儒家仁学思想不断推演深化的结果,从最初提出“爱亲”到面对不断扩大的族群交往关系而推出“爱人”,儒家的道德思想不断得到升华,更把这种“爱人”上升为一种为民为国的大任,为完成这种大任,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是儒家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通过挖掘儒家爱国主义精神,提振人气,凝聚人心,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对以人为本和爱国主义的偏狭认识,本文力图从以人为本和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两者在社会历史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方面的内在联系阐述以人为本和爱国主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街区文化是具有历史文化街区因素的以街道办事处为事务中心的包括有若干相对自治性社区的城市某一范围内全体居民共同创造的文化。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街区有独特而悠久的文化,有深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它所确立的街区文化及其基本精神,对于城市街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9年国庆期间,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备受瞩目,它们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的全新风貌。这三部电影以个体性、多元化、包容性的风格,承载了新时代的主题思想,并且在题材选择、主题诠释、关注视角、叙事手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突破和创新。它们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向国人传达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谱写了新中国七十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性工程。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更加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本文将探讨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问题,做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者,通过创新教育方法,探索教育新途径使大家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性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香港著名作家徐速是一位爱国的作家,他的创作体现了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在爱乡土爱民族文化传统和盼望国家现代化自由民主进步上,并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现代爱国主义的进步性精神,超越了传统的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困境,关键在于受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超功利性特征。爱国意识和情感、爱国意志和行为、爱国思想和实践理性是爱国的不同层次和境界的具体表现和要求。文化心理积淀和基于人自尊自爱的朴素审美价值判断 ,是制约主体爱国要求与表现的主要内在根据。因此 ,健康的爱国主义文化心理建构 ,是保证公众具有较高爱国水平和广泛的爱国表现的最可靠根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