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鲁迅《故事新编》写到的“天”兼具物质的天与人格神的意涵,小说《补天》《采薇》中的征伐、劫掠、杀戮无不在“天”的名义下进行,鲁迅对这种“名”与“实”分裂的揭示,也包蕴了他对先秦以降“天道观”的省察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自然意义的天道是恒常而不可变更的,社会意义的天道则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神性意义的天道则具有永恒性、主宰性。道德形上学意义的天道观虽有其变化的一面,但其核心始终是“仁义礼智,天道在人”的观念。从西方思想文化来看,与中国文化中的天道观相对应的是其神论。大体上说来,西方神论的历史演变是从古希腊的多元神论开始,经过理性思辨的上帝观的洗礼,并与希伯来惟信传统的上帝观相结合,终而形成了基督教的上帝观。中西天道观的相通之处使基督教得以在中国传播,并为部分晚明学人所接受,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则决定了基督教东传的种种曲折与反复,决定了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明学人之间的差异。前者旨在“学术传教”,而后者则重在“以教引实”。  相似文献   
3.
荀子、孟子在天道观本体论的最高层面具有一致性,即在终极层面的“礼”中,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的“礼”处,荀、孟走到了一起。但是,孟子主张教化为先,强调内省。用伦理道德来教化被统治阶级;荀子却主张礼在法先,强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礼法并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道观中,道家天道观具有重要的地位。《淮南子》作为汉代道家的集大成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的天道观,形成了丰富的天道自然论思想,成为汉代道家的典型特征。道家天道观所具有的自然意蕴对汉代神学目的论的冲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析《淮南子》的天道自然论的理论渊源及其丰富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家天道观在汉初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老子天道观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艳军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1):38-40,47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而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之源头。"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先秦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荀子的思想的形成,受到了管子思想多方面影响。荀子的自然天道观是在吸收了管仲自然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荀子的勘天思想是对管子“人君天地”思想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以天命观念为核心的天道观的争论是先秦哲学的中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从殷周时期的天命神学到先秦诸子对于“天”的不同见解 ,揭示中国系统哲学在萌芽与形成阶段上逐步走出宗教神学的蒙昧迷信 ,开辟相对独立的哲学发展道路的逻辑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儒教伦理的缺陷及其与儒教天道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儒教对天的崇拜的剖析,证明这个“天”是一种有抽象的绝对普遍性的自然实体,这种崇拜建立起一种普遍的道德意识,不是能为在血缘家族关系之外的社会领域建立超自然超血缘的普遍伦理,而是只能勉强建立一种不纯粹的父系血缘等级伦理,故春秋时汉民族的理智觉醒必然使其丧失真理性,战国后中国两千年的历史轮回缘由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9.
《阴符经》深刻地揭示了“天道”的客观性、规律性、可知性和必然性 ,警示世人只能“执天而行”、“因而制之” ,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无异于“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中国现代哲学关于形上智慧之可能性话语的框架下,考察熊伟立足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批评.通过讨论熊伟在可说的和不可说的问题、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天道观、哲学方法论上的见解,来阐明熊伟的哲学沉思对中国现代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