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3029篇
科学研究   263篇
各国文化   80篇
体育   217篇
综合类   108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19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636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是我对培养阅读兴趣的几点想法。一、教学中培养诵读能力"读"是语文教学的四大目标之一,但平时的测验以笔试为主,读能力的培养被置之一旁。上课时,以讲代读,以练代读。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得好胜过讲得好。教二年级语文课时,有一首小诗《我爱祖国》,我先让学生自读,把诗句读通顺;再同桌互读,读出爱祖国的自豪之情;  相似文献   
4.
正前苏联作家米哈尔科夫曾说过:"读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句话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当你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自己刚刚拾到一颗知识的金沙而感到欣喜时,你就获得了读书的快乐。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我把读书想像成为老师读书、为家长读书,总之一提到读书我就心烦意乱,我把读书当成了为别人"打工"。可是妈  相似文献   
5.
《放妻书》是唐代敦煌地区出现的一种特别的离婚协议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唐代特有的"和离"制度,男女双方以"两愿离"的方式和平离婚。通过对《放妻书》文本的分析,本文阐明了《放妻书》可能的形成条件及其折射的唐代社会风貌。同时,基于对《放妻书》的分析,本文将探讨其与现代离婚声明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提出,无论是《放妻书》还是现代离婚声明,它们都是发布者塑造和维护自身"人设"的媒介工具。  相似文献   
6.
依托"书教三通"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我校引领师生建立多元评价理念,主要从评价内容、评价维度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索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过程即成长过程,以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获得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7.
8.
“角”是何物?就是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因最初都是用兽角做成,故以“角”来命名。有关它的记载,不见于汉以前的文献,从东汉末起,典籍中屡见不鲜。最早提及者是公孙瓒的《告子读书》,内有“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台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后汉书》本传)数语。其次是《三国志》,其中《陆逊传》《吴贺齐传》《虞翻传》诸篇,均说到它。  相似文献   
9.
相比较于对鲁迅小说、散文、杂文等文体汗牛充栋的研究,《两地书》的研究则略显不足。《两地书》在1933年出版后,文学界出现了一些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学术研究,更多的是一种读后感,一种直观的、感性的喜恶,还没有上升到深层的学理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陆续有《两地书》的研究文章出现,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这才使得《两地书》的研究呈现广泛而深刻的研究格局。各方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鲁、许的爱情见证;资料研究;原信与《两地书》的比较研究;"编辑作品"还是"合著作品"以及专著研究等。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分析和挖掘《两地书》所涵盖的独特价值,对丰富和深入鲁迅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文本是教学之源,课堂之本,高中语文课堂尤其是必修阶段。教师应把文本解读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喜欢看电视电影,热衷网络,怕看书读报,厌纸质书籍;喜欢听老师讲故事,说新闻,怕上阅读课,尤其是怕分析课文,认为语文课本学不学无所谓,语文课听不听无大碍。这种状况,除了媒体本身的诱惑、学生自身的审美取向有些问题外,阅读教学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人云亦云缺乏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