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09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三大精神品格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蕴含在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高扬的主体意识、理性的发展力量、批判反思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禀有的精神品格,是当代中国亟需的精神品格。主体意识的增强是中国人和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根本所在;理性的精神应成为精神领域中的主导力量,使理性历史化,历史理性化;批判反思的精神要求主体以渗入自然的历史的全部能量,使得理性支配现实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实践哲学在其发展史中有着一以贯之的论证框架,并且表现为一个"实践-自由-本质"的三一结构。其中,实践作为以自身为目的的人类活动,与人的自由、人的本质一起构成了一个相互叙述、相互证成的概念体系。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为这种三一结构的论证框架奠定了基础,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哲学家则将其发展得更加成熟。马克思在实践哲学领域提出了诸多变革,他彻底扬弃了以"道德"为中心的实践哲学,发展出了一种以"劳动"为中心的实践哲学。但是,马克思的实践学说依旧遵循了"实践-自由-本质"的论证框架。  相似文献   
4.
康德对两个世界的划分,在后来的哲学家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很多哲学家都对康德在现象之外设定一个"物自体"的世界十分痛恨.和这些反对声相比,叔本华是非常宽容的了,他对康德两个世界的划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叔本华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康德最大的贡献就是区分了现象世界和物自体世界.我们在读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都会看到很多与康德类似的关于两个世界的设定,只是在康德两个世界划分的基础上,叔本华作了一些改进和变动,以完善康德的两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的不足.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把休谟对康德的提示定位为“因果公理的处理”是不正确,因为这种定位与康德直接读到《人性论》这一史实不符,而且也无法解释康德从教条主义的迷梦中醒来的真正原因。正是《人性论》第1卷第四章中的心理原子主义和同一性理论所造成的怀疑结论使康德认识休谟的经验论和莱布尼茨哲学的相似理论基础和后果,从而最终使康德清醒过来。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人类差不多生活在数字的漩涡里。数学在时空实在中的可应用性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文章分四个步骤对该问题进行了剖析:先是讨论亚里士多德的数学作为一种抽象的观点,随之讨论柏拉图的数学理念论,继之讨论康德的构造主义纲领,最后讨论维特根斯坦的规则理论。文中作者试图将康德与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结合起来,以发展出一种“规则主义”,从而突破构造主义的限制,为古典数学留块地盘。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指出了数学化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康德美学的先验方法论原则,一方面应用“反思判断力”去超越美本体从而对本质主义美学进行颠覆,用“先验原理”去为情感寻求必然性从而对心理学美学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又应用知性直观去连接先验反思判断力和经验感性表象以求得对审美的正确解释。先验方法论在美学应用中体现的两条最根本的原则——先验反思和知性直观,是理解康德美学两套话语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丁把经验存在作为时间的参照系,认为时间是心灵的延伸,对时间的度量只不过是度量记忆存留下来的印象,奥古斯丁的时间观源于经验。康德预先假设了时间是验前的存在,人们认识的纯粹形式,产生知识的中介,时间使得验前综合判断成为可能。奥古斯丁与康德的时间观殊途同归,为人们追求自由提供了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教育以强有力的规训和塑造方式把人制造成社会秩序和经济制度的工具,并且向接受规训的人承诺“成为”工具之后的幸福。教育因此背离了人及道德。康德的“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而且为教育等所有关涉人的精神成长的条件提出了绝对要求。道德教化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道德教化就是通过理性存在者本身的道德生活而实现人之为人的目的——成就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0.
吴晓婷 《考试周刊》2015,(24):82-83
<正>一、图式理论1.什么是图式理论图式(Schema)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Kant 1871)的著作。德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Bartlet)在1932年提出,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储存在学习者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融入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