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是一出纯粹印度式的戏剧,它标志着古典梵剧的高度成熟。同时,对中国古代戏曲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文章以《沙恭达罗》的中文译本——卢前先生所译的《孔雀女》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译本的分析,简要探讨了印度古典戏剧对中国戏曲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3.
印度戏剧家迦梨陀娑婆的剧作《沙恭达罗》美在哪里?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该剧之美应该是其各种因素合力之美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4.
“诅咒”与“遗忘”情节在迦梨陀娑的剧本中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的文学现象。剧作家本人的身份处境,其对古老题材的人文阐释,以及原始古老民族的诗性思维模式都对剧情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诅咒”与“遗忘”情节中包蕴着现实的、理想的与民族的多种文化元素,具有丰富的精神内蕴,值得对它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古代印度文学与民族社会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两位艺术大师迦梨陀娑和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理想,对东西方人不同的观念意识作了对比。文章对两部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各自表现出的高超技巧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6,(4):79-81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七幕印度古典梵剧《沙恭达罗》,是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迦梨陀娑按照美的规律、美的理想,为我们建造的一座东方艺术殿堂。作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千古名剧,其独具魅力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已经成为人类审美创造的典范,时隔千年仍熠熠生辉,编织着艺术美的永恒光环。  相似文献   
7.
李玲 《嘉应学院学报》1995,(2):70-72,44
关于《沙恭达罗》的主题,历来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反遗弃”说。本文从丑角的语言、人物形象、历史背景及文化背景入手,说明《沙恭达罗》的主题并非“反遗弃”,而是通过一个曲折的爱情过程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印度杰出作家迦梨陀娑的优秀代表作诗剧《沙恭达罗》通过沙恭达罗和豆扇陀等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积极的思想内容;同时《沙恭达罗》还以其重要的艺术成就,博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9.
杨素秋 《大学生》2014,(8):46-47
正我们文学院有三大名捕:老杨、老吴和老魏。老杨年年弄一百篇唐诗让学生背。一百篇里少不了《长恨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儿的超长篇目,背不过就甭想拿学分。老吴爱讲迦梨陀娑和《沙恭达罗》,每班每学期必挂五个。一到期末,我们就在宿舍互相瞅,哪五个倒霉家伙会中标呢?求情也没用,拿着水果去他家也没用。老吴把腿翘在沙发上看电视,任凭你说什么,他半小时都不吭一声,你只有拎着水果讪讪败退。几大名捕里,老魏向来压轴。大名鼎鼎的魏耕源魏捕头,没有一个学生不怕他。  相似文献   
10.
大概是东方人对于大团圆这种结尾方式都比较偏爱的缘故,《沙恭达罗》一剧同样也是以大团圆落下帷幕的。戏剧结尾写到豆扇陀国王乘车上天,与妻、子团聚,尽管历经了一番挫折和磨难,但毕竟最终得以相认,完美团圆。读至此,我相信很多读沉重而紧张的心灵都会略感一丝宽慰,而我却深深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