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年前的苏轼在滂沱大雨中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感叹,这时候的他早已名利尽失.上天似乎也很嫉妒他的才能,让磨难接二连三地光顾他,他不得不落魄而狼狈地出逃.然而,在这突如其来的改变他一生的倾盆大雨,以及遭受的无数磨难面前,他却能面对人生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保持着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其独特的人格思想,造就了辉煌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2.
贬谪,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常见的政治现象,贬谪者将其被贬谪的人生感悟和谪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蕴涵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因而称之为贬谪文学,这是一种在内容情感上独具特色的文学体式。但“贬谪”在历史上,又可以称为“左迁”、“贬”、“流”、“谪”等,于是,研究界便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称谓,或称之“迁谪文学”,或称之“贬谪文学”、或称之“逐臣文学”,其实,它们各自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并不一致,应予区分,以便能较准确地指称和描述贬谪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学体式。  相似文献   
3.
温庭筠是晚唐诗词文兼擅的大家。本文以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为主要考察对象,回顾了20世纪以来温庭筠生平研究中的主要问题——贬谪以及从游庄恪太子问题,列举并整理了研究中的主要成果,以期推动温庭筠研究的进一步开拓与深化。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被贬谪之后创作了大量的咏竹诗及其他咏花、咏树、咏药的咏物诗,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其遭贬谪的苦闷和失意及对理想的不屈追求,并能进一步探究其贬谪心态与咏物诗之密切关系。柳宗元的咏物诗不仅渊源于其贬谪心态,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其贬谪心态,尤其是具有独特地理和深厚历史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柳宗元及其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5.
“如梦”与“归心”深处的旷达——谈苏东坡贬谪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旷达"言东坡词几成定论。东坡词"旷达"风格的形成虽然有天性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的苦难中逐渐磨练发展的结果,因此东坡贬谪词更能体现其旷达的词风。"人生如梦"在东坡词中多次出现,经过贬谪之后,东坡在看似颓靡的"如梦"的人生观中融入了豁达的心态;东坡有着很强的"归乡情结",在欲归而不得的贬谪生涯中,他超越物质和精神上种种困境,达到了"心安处即吾乡"的境界。这两点是其贬谪词中旷达风格的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6.
王禹偁一生屡次被黜,所经之地甚多,他用独有的目光审视流寓之地的风物人情,使其贬谪诗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虽然这些诗不免带有迁客人生失意的个性化情感,但是,主观上却对当地某些景观进行了文学性再现,客观上又对这些景观实行了地域文化意义上的发掘。  相似文献   
7.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由此奠定了中国贬谪文学的传统基调——骚怨。中唐诗人刘禹锡无罪遭贬,远弃蛮荒23年。他在贬谪时期的创作,继承了屈骚精神,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屈骚的忧怨主题,形成了自己放旷与自适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迭遭贬谪使苏轼溶入了现实生活,根植于社会实践中。体察民情,关心民瘼,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政治受挫,思想成熟,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贬谪是"根",文学成就是"果",贬谪促成了苏轼辉煌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大都来自文人墨客的低唱悲吟,仕途上的坎坷造就了悲愤激昂的千古奇文.于是,贬谪文化和贬谪文学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柳宗元为例,正因为柳宗元性格中的“愚”性情结和渔翁情结的影响,才造成了柳宗元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许炜 《学语文》2013,(6):37-38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人,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