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4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体成因有青春期心理特点、主客观心理矛盾和人格社会化缺陷等,为更好地预防其犯罪,应采取及时发现、加强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的心理原因,探讨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打击犯罪,弘扬社会正气,新闻媒体常常报道一些案件,以此来鼓舞人们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案件的报道引出的纠纷并不少见,媒体当被告时而有之。笔者作了五年的政法记者,也曾在新闻报道中发生过一些问题,遇到过一些纠纷,对如伺避免纠纷,笔者谈一点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陆珩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187-187
本文选取新时期高职院校女生违法犯罪的问题,结合我校以及本地区的高职女生违法犯罪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从中发现其存在的根源和成因,提出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姚宝林 《贵州教育》2014,(19):35-37
正近些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有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的特点,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我们的地方教育如果忽视法制教育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教育,将会是一种缺失的畸形教育。中学生物教学恰切地渗透法制教育思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民办中职学校,该校招收过很多其他学校老师、家长管不住的"小混混""古惑仔"甚至监外服刑人员,16年来,在校学生无一例违法犯罪,无一个双差生,德育优生率达99%以上。校长吴安鸣觉得,这一教育成效的根源在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爱","爱是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最有效的钥匙"。"这种爱应该体现在细节之中,比如平常交流时的眼神、语言,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文字陈述(一)活动背景在胡锦涛同志向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争当"四好少年"的今天,"四好少年"就成为党和人民对少先队员的深情嘱托和殷切希望,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面对新时代赋予了少先队新的使命,我校少先队组织掀起了争当"四好少年"的活动热潮,通过"法在心中伴我成长"主题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实现以学校小环境影响周边大环境,提高守法的自觉性,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建成了社区法制教育长廊和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开设了《我与法》的校本课程,开展以"少年模拟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见诸书报的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关爱学生,似乎谈规范、约束,就不是课改;如果谈批评则似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倘若小有惩罚更得上纲上线——不是师德差,就是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9.
根据心理学家分析,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巩固定型阶段。高中生违法犯罪行为具有严重危害性,它夭折了高中生奉献社会的美好理想,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家庭生活带来了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增添了压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中生违法犯罪问题,在教学中努力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结合高中生违法犯罪特征,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守法的新人”,  相似文献   
10.
“流量劫持”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一般可分为“绑架式”流量劫持和“诱骗式”流量劫持两种形式。“流量劫持”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损害了被劫持网站和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并且已经开始有产业化的趋势。有效治理“流量劫持”,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保护被侵害用户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不法行为的管理和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