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质是理论创新的过程。1938年10月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党的十七大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整个历史过程,解读并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俞湘珍  陈劲 《科研管理》2017,38(1):37-45
设计创新重要性众所周知。但以产品意义创新为核心的设计创新如何开展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设计创新能力全面深入剖析,尝试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196份有效问卷进行EFA、CFA和模型拟合,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设计创新能力分为内涵设计创新能力、外延设计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三种能力相互促进;(2)内涵设计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作用最大;(3)技术能力必须通过内涵设计创新能力和外延设计创新能力影响创新绩效;(4)给出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建议。最后论文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词汇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知识分析了词的内涵意义的灵活性、不确定性、情感性和开放性,阐明了在英语教学中词的内涵意义通过语言语境、副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来限定和理解的观点,同时说明了文化特别是非正式文化在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意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罗素那里,专名的意义就是其所指。但关于所指的对象是什么,罗素的观点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使得罗素对专名范围的划定越来越小,以至于最后从理论上取消了专名存在的必要性。在这变化的现象背后,是他的亲知原则在起作用。在早期,罗素从亲知原则出发,制定了一个符号成为专名的标准;在中期把“这”和“那”看成真正的专名,以及在后期认为可以用一束性质的名称来代替专名,则是对亲知原则的进一步贯彻。亲知原则始终是罗素意义理论乃至其整个认识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教育评价"概念是教育评价中分歧较大的一个内容,对此问题的探讨有着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文章解析了"教育评价"概念的界定、称谓、内涵、外延:从教育评价的目标、要素、依据、本质等方面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界定;从词源、词义方面区别了教育评价的总体性称谓、学科性称谓、应用性称谓;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教育评价的观点揭示了教育评价的内涵;应用系统理论阐述了教育评价的外延。  相似文献   
6.
试论汉语成语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饱含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译出其表层语义 ,更重要的是传译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意义。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观照下 ,灵活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适当地进行语义调整 ,将其中的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译达到最大限度。从而把汉语成语译成英语读者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帮助他们消除语言及文化障碍 ,正确理解汉语成语所蕴含的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媚力。从而扩大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影响力 ,真正起到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对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机械再生设计与创新方法的形象化图形表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再生设计与创新方法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必备知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以形象化教学方法为指导,提出了表示该方法讲解过程的图形表示法,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该方法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8.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汉语修辞中的显性和潜性理论存在着一定渊源,本文试图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的类推机制、语言的经济机制及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角度对此进行解读,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艺术语言的变异性、吁情性和隐指性等审美特性是艺术语言区别于常规语言的根本特性,是艺术语言成为语言中最富有艺术魅力和艺术活力的语言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潜显理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的语言学理论 ,这一对立的理论范畴的出现对于语言学的发展创新和进一步科学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语言学界对语言的潜、显现象进行大量而系统的研究 ,提出并不断完善语言潜显理论的是王希杰。于根元是语言潜显理论的积极支持者、宣传者、研究者和运用者 ,同时他的某些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语言潜显理论。潜显对立与转化的语言理论 ,日渐成为一种新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原则被学界研究、认同和运用。潜显理论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与实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