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怀 《档案时空》2006,(9):24-26
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十四年间,攻克六百余城,势力波及十八省。洪宣娇勇敢善战、“生性淫荡”,“善妒”,在太平天国的命运沉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洪旭盛 《高中生》2011,(19):4-5
今天是您的生日,亲爱的党。今天,我们放飞祝福,放飞赞歌,放飞感激,放飞决心……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其领袖洪秀全受西方宗教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所谓“拜上帝教”就是洪秀全用宗教的名义在广东花县创立的农民斗争组织。1844年至1847年,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建立拜上帝教基地。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前期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形式。它的理论来源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5.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起义是因清政府的黑暗统治造成,具有正义性。2、《资政新篇》是建设资本主义的纲领,它翻开了中国近代化的新页。3、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勃兴。4、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促使人们思想观念观念发生变化。5、太平天国促进了“科教兴邦”观念的萌发,影响深远。6、太平军在上海等地抗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塞克斯认为太平天国有着神圣的使命,是中国的新生力量,而英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战,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非正义的军事侵略。为此,他在英国的舆论界及国会下议院竭力为太平天国辩护,反对英国政府的干涉行径,揭露其侵略政策。塞克斯的辩护言行展示出一个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真正的民主主义立场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朝因御史焦友麟奏请而展开的各省官员整饬教化的讨论,恰介于川楚白莲教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间。这次讨论,无疑是清王朝由盛转衰之际试图整饬教化加强统治秩序的努力,但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官修史书与政书的记载往往缺漏,或语焉不详。本文拟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各地官员参与讨论的奏折,参以其他记载,揭示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对晚清政治与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少陵翰墨无形画‘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句,不仅能使人想到“诗中有画”,还可以想象“尺幅千里”的胜境:“时空”在此交错、纠结、凝动,一旦“神游冥想”,身临其境,仿佛又徜徉在历史时光的缓缓流淌之中,沉潜往复、细细体味,徐徐舒展、渐渐浮现出来的是一幅幅色彩斑斓而又鲜活灵动的“历史图景”。下面就“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在学术阅读、参考新知的基础上“重访过去”,引领学生“回到”历史时空,捕捉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历史镜像”,最大限度地还原并立体呈现那个时代、社会宏观的“历史图像”,透视特定的历史景观的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一、理论背景近来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有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关于对这句话的理解,各位同仁自有高见·对此,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教授的阐发也许可以对我们进一步地理解这一教育的真谛起到帮助·朱教授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0.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不仅面临着西方殖民者政治、军事的侵略,同时还面临着以基督教文明为中心的西方文化的挑战。“用夏变夷”还是“用夷变夏”是近代中国文化思想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冲突的双方——太平军和湘军,分别高举“上帝”和“孔孟”的思想大旗,在战场上你死我活地进行厮杀。这种以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之争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